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魏阙
魏阙
wèi què
  • 魏阙的解释
  • 1.古代宫门外两边高耸的楼观。楼观下常为悬布法令之所。亦借指朝廷。

  • 词语解释:

  • 魏阙wèiquè。(1)宫门上巍然高出的观楼。其下常悬挂法令,后用作朝廷的代称。魏阙[wèiquè]⒈宫门上巍然高出的观楼。其下常悬挂法令,后用作朝廷的代称。英gateoftheimperialpalace;
  • 基础解释:

  • 古代宫门外的高大建筑物(公布法令的地方)。《庄子·让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后用以借指朝廷。
  • 引证解释:

  • ⒈古代宫门外两边高耸的楼观。楼观下常为悬布法令之所。亦借指朝廷。引《庄子·让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唐元稹《酬友封话旧叙怀十二韵》:“魏闕何由到,荆州且共依。”清金农《吴江朱志广下第后闻作粤西山水之游》诗之一:“席帽奚伤落羽悲,晓辤魏闕又天涯。”
  • 网络解释:

  • 魏阙魏阙,典故名,
  • 综合释义:

  • 古代宫门外两边高耸的楼观。楼观下常为悬布法令之所。亦借指朝廷。《庄子·让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唐元稹《酬友封话旧叙怀十二韵》:“魏闕何由到,荆州且共依。”清金农《吴江朱志广下第后闻作粤西山水之游》诗之一:“席帽奚伤落羽悲,晓辤魏闕又天涯。”
  • 网友释义:

  • 魏阙,典故名,典出《庄子集释》卷九下〈杂篇·让王〉。指宫门上巍然高出的观楼。其下常悬挂法令,后用作朝廷的代称。
  • 汉语大词典:

  • 古代宫门外两边高耸的楼观。楼观下常为悬布法令之所。亦借指朝廷。《庄子·让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唐元稹《酬友封话旧叙怀十二韵》:“魏阙何由到,荆州且共依。”清金农《吴江朱志广下第后闻作粤西山水之游》诗之一:“席帽奚伤落羽悲,晓辞魏阙又天涯。”
  • 国语辞典:

  • 古代宫门外的阙门,为悬示法令的地方。后亦作为朝廷的代称。《庄子.让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魏阙[wèiquè]⒈古代宫门外的阙门,为悬示法令的地方。后亦作为朝廷的代称。。引《庄子·让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幼学琼林·卷三·宫室类》:「书室曰芸窗,朝廷曰魏阙。」
  • 辞典修订版:

  • 古代宫门外的阙门,为悬示法令的地方。后亦作为朝廷的代称。《庄子.让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幼学琼林.卷三.宫室类》:「书室曰芸窗,朝廷曰魏阙。」
  • 其他释义:

  • 1.古代宫门外两边高耸的楼观。楼观下常为悬布法令之所。亦借指朝廷。
魏阙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wèi

[wèi]

古代宫门上的楼台:魏阙(古代宫门上所建的巍然高出的台阙,因下边两旁有悬布法令的地方,所以亦用来代指朝廷)。 ◎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北部、陕西省东部、山西省西南部和河北省南部等地。 ◎ 中国历史上的三国之一。 ◎ 中国历史上的北朝之一:北魏。魏碑(北朝碑刻的统称)。 ◎ 姓。

读音:jué,què,quē

[jué,què,quē]

古代用作“缺”字。空缺:尚付阙阙。有怀疑的事情暂时不下断语,留待查考:阙疑。 ◎ 过错:阙失。 ◎ 姓。

魏阙造句
1、这些人可能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也不一定非得身居庙堂之高,心存魏阙之上,但他们具体真实,亲切可感。2、不难看出,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儒道互补,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传统文人多“身在江湖”而“心存魏阙”。3、盛道友担心魏阙星的安危,碧倾佩服,那就我留下来,让我师弟回去一趟吧?4、即有身在江湖之上,心游魏阙...
1、他现在虽然是一介草民,却心系魏阙.2、陛下若轻舍近畿,远巡极塞,去园陵宗庙,宁不痛心,失魏阙金汤,又非良算。3、这两拨儿人,虽然进了商界和学界,但都是“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有极大的政治关怀和热情。4、陈争已经从杜斌这里,得知了高英雄灭杀威远镖局满门的事情,以及魏阙的推测,当下更加努力的...
想听(xiangti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想听 xiangting.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