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非据
非据
fēi jù
  • 非据的解释
  • 1.《易.系辞下》﹕"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后以"非据"谓非分占据的职位。 2.用为才不称职的谦词。

  • 词语解释:

  • 1.《易.系辞下》﹕'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后以'非据'谓非分占据的职位。2.用为才不称职的谦词。
  • 基础解释:

  • 《易.系辞下》﹕/'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后以/'非据/'谓非分占据的职位。用为才不称职的谦词。
  • 引证解释:

  • ⒈后以“非据”谓非分占据的职位。引《易·繫辞下》:“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晋干宝《搜神记》卷七:“﹝王敦﹞又将以无德之材,欲窃非据也。”⒉用为才不称职的谦词。引唐韩愈《为裴相公让官表》:“岂可叨居,以彰非据。”宋王禹偁《代吕相公让右仆射表》:“虽听已行之命,实怀非据之忧。”
  • 网络解释:

  • 非据fēijùㄈㄟㄐㄨˋ
  • 综合释义:

  • 《易·繫辞下》:“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后以“非据”谓非分占据的职位。晋干宝《搜神记》卷七:“﹝王敦﹞又将以无德之材,欲窃非据也。”用为才不称职的谦词。唐韩愈《为裴相公让官表》:“岂可叨居,以彰非据。”宋王禹偁《代吕相公让右仆射表》:“虽听已行之命,实怀非据之忧。”非据[fēijù]指非本分所应得者。《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
  • 网友释义:

  • fēijùㄈㄟㄐㄨˋ非据(非据)(1).《易·系辞下》:“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后以“非据”谓非分占据的职位。晋干宝《搜神记》卷七:“﹝王敦﹞又将以无德之材,欲窃非据也。”(2).用为才不称职的谦词。唐韩愈《为裴相公让官表》:“岂可叨居,以彰非据。”宋王禹偁《代吕相公让右仆射表》:“虽听已行之命,实怀非据之忧。”
  • 汉语大词典:

  • (1).《易·系辞下》:“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后以“非据”谓非分占据的职位。晋干宝《搜神记》卷七:“﹝王敦﹞又将以无德之材,欲窃非据也。”(2).用为才不称职的谦词。唐韩愈《为裴相公让官表》:“岂可叨居,以彰非据。”宋王禹偁《代吕相公让右仆射表》:“虽听已行之命,实怀非据之忧。”
  • 国语辞典:

  • 语本《易经.系辞下》:「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指非本分所应得者。
  • 辞典修订版:

  • 语本《易经.系辞下》:「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指非本分所应得者。《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
非据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fēi

[fēi]

不,不是:非凡。非法。非分(fèn )。非礼。非但。非同小可。啼笑皆非。 ◎ 不对,过失:痛改前非。文过饰非。习非成是(对于某些错的事情习惯了,反认为是对的)。 ◎ 与“不”呼应,表示必须(有时后面没有“不”字):我非看这本书。 ◎ 责怪,反对:非难(nàn )。非议。无可厚非。 ◎ 指“阿非利加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简称“非洲”):东非。西非。

读音:jù,jū

[jù,jū]

凭依、倚仗:据点。据险固守。 ◎ 占有:窃据。盘据。据为己有。 ◎ 可以用做证明的事物:字据。证据。单据。论据。契据。言之有据。 ◎ 按照:据实。据称。依据。据事直书。

非据造句
1、街亭自贬疏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鉞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2、臣本庸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励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3、比夫凭藉宠私,阶缘恩泽,乘其非据,旋就颠陨者,岂可同日而言...
1、街亭自贬疏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鉞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 2、苟遣一介,赐之折简,敢不承命!何必远辱士众,亲临下籓!婢婢资性愚僻,惟嗜读书,先赞普授以籓维,诚为非据,夙夜惭惕,惟求退居。
想听(xiangti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想听 xiangting.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