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陶灶
陶灶
táo zào
  • 陶灶的解释
  • 1.古代烧制陶器的土窑。 2.用黏土垒成的土灶。

  • 词语解释:

  • 古代烧制陶器的土窑。用黏土垒成的土灶。陶灶[táozào]⒈古代烧制陶器的土窑。⒉用黏土垒成的土灶。
  • 基础解释:

  • 古代烧制陶器的土窑。用黏土垒成的土灶。
  • 引证解释:

  • ⒈古代烧制陶器的土窑。引汉王充《论衡·无形》:“五行之物,可变改者,唯土也。埏以为马,变以为人,是谓未入陶灶更火者也。”《宋书·徐羡之传》:“羡之回还西州,乘内人问讯车出郭,步走至新林,入陶灶中自剄死,时年六十三。”《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其祀中霤”唐孔颖达疏:“古者窟居,随地而造。若平地则不凿,但累土为之,谓之为复。若高地则凿为坎,谓之为穴,其形皆如陶灶。”⒉用黏土垒成的土灶。引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二章第二节:“在掘地为灶的同时,又制造了配套使用的陶灶,由于可以自由搬动,炊事就更方便了。”唐天际《难忘的行程》:“他点点头:‘好嘛,你坐下来歇歇吧。’然后在临时垒的陶灶前,一面加柴禾,一面又对我说:‘现在路很难走呀!土匪很多。’”
  • 网络解释:

  • 陶灶陶灶为方形,前后有两个灶眼,灶眼旁各有一“”字,后部隆起之处安置烟道,灶面除菱形图案外,还有牛腿、鱼、龟及工具钩等图案。
  • 综合释义:

  • 古代烧制陶器的土窑。汉王充《论衡·无形》:“五行之物,可变改者,唯土也。埏以为马,变以为人,是谓未入陶灶更火者也。”《宋书·徐羡之传》:“羡之回还西州,乘内人问讯车出郭,步走至新林,入陶灶中自剄死,时年六十三。”《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其祀中霤”唐孔颖达疏:“古者窟居,随地而造。若平地则不凿,但累土为之,谓之为复。若高地则凿为坎,谓之为穴,其形皆如陶灶。”用黏土垒成的土灶。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二章第二节:“在掘地为灶的同时,又制造了配套使用的陶灶,由于可以自由搬动,炊事就更方便了。”唐天际《难忘的行程》:“他点点头:‘好嘛,你坐下来歇歇吧。’然后在临时垒的陶灶前,一面加柴禾,一面又对我说:‘现在路很难走呀!土匪很多。’”
  • 汉语大词典:

  • (1).古代烧制陶器的土窑。汉王充《论衡·无形》:“五行之物,可变改者,唯土也。埏以为马,变以为人,是谓未入陶灶更火者也。”《宋书·徐羡之传》:“羡之回还西州,乘内人问讯车出郭,步走至新林,入陶灶中自刭死,时年六十三。”《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其祀中霤”唐孔颖达疏:“古者窟居,随地而造。若平地则不凿,但累土为之,谓之为复。若高地则凿为坎,谓之为穴,其形皆如陶灶。”(2).用黏土垒成的土灶。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二章第二节:“在掘地为灶的同时,又制造了配套使用的陶灶,由于可以自由搬动,炊事就更方便了。”唐天际《难忘的行程》:“他点点头:‘好嘛,你坐下来歇歇吧。’然后在临时垒的陶灶前,一面加柴禾,一面又对我说:‘现在路很难走呀!土匪很多。’”
  • 其他释义:

  • 1.古代烧制陶器的土窑。2.用黏土垒成的土灶。
陶灶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táo,yáo

[táo,yáo]

用黏土烧制的器物:陶俑。陶粒。陶瓷。陶管。陶器。 ◎ 制造陶器:陶冶。陶铸。 ◎ 喻教育、培养:陶化。陶育。陶染。熏陶。 ◎ 快乐的样子,使快乐:陶然。陶醉。陶陶。 ◎ 古同“淘”,洗。 ◎ 姓。

读音:zào

[zào]

用砖石砌成的生火做饭的设备:锅灶。炉灶。灶突(灶上的烟筒)。 ◎ 指“灶君”(中国民间在锅灶附近供的神):祭灶。

陶灶造句
1、此外,还发现了陶罐、陶畜圈、陶井、陶灶、玉飞熊砚滴、铁三足炉、玉环、铁剑等文物。 2、从侧面看,这件泥质灰陶灶呈长方形,灶门、灶台、灶孔俱全。
想听(xiangti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想听 xiangting.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