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都督
都督
dōu dū
  • 都督的解释
  • 古时的军事长官。民国初年各省也设有都督,兼管民政。

  • 词语解释:

  • ⒈ 总兵。古代的军事长官。清初总兵一般都兼都督。同知、都督佥事官衔。民国初年各省也设有都督,兼管民政。例:马副使鸣騄?徐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清·全祖望《梅花岭记》英:governorofprovince;militarygovernor;⒉ 统率。例: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英:command;都督[dūdu]⒈总兵。古代的军事长官。清初总兵一般都兼都督。同知、都督佥事官衔。民国初年各省也设有都督,兼管民政。例马副使鸣騄?徐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清·全祖望《梅花岭记》英governorofprovince;militarygovernor;⒉统率。例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英command;
  • 基础解释:

  • (名)古时的军事长官。民国初年各省也设有都督,兼管民政。
  • 引证解释:

  • ⒈ 总领,统领。引:《三国志·吴志·鲁肃传》:“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南史·齐豫章文献王嶷传》:“会魏军动,詔以嶷为南蛮校尉、荆湘二州刺史,都督八州。”⒉ 三国时,帐下领兵者即称都督,犹后世的卫队长。《三国志·蜀志·张飞传》:“临发,其帐下将张达、范彊杀飞,持其首,顺流而奔孙权。引:飞营都督表报先主,先主闻飞都督之有表也,曰:‘噫!飞死矣。’”《三国志·吴志·甘宁传》:“寧先以银盌酌酒,自饮两盌,乃酌与其都督。”⒊ 古代的军事长官。引:《晋书·职官志》:“江左以来,都督中外尤重,唯王导等权重者乃居之。”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赵相初除都督。”⒋ 民国初为各省军政长官。引:鲁迅《朝花夕拾·范爱农》:“五天后便见报,开首便骂军政府和那里面的人员;此后是骂都督,都督的亲戚,同乡,姨太太。”⒈总领,统领。引《三国志·吴志·鲁肃传》:“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南史·齐豫章文献王嶷传》:“会魏军动,詔以嶷为南蛮校尉、荆湘二州刺史,都督八州。”⒉三国时,帐下领兵者即称都督,犹后世的卫队长。《三国志·蜀志·张飞传》:“临发,其帐下将张达、范彊杀飞,持其首,顺流而奔孙权。引飞营都督表报先主,先主闻飞都督之有表也,曰:‘噫!飞死矣。’”《三国志·吴志·甘宁传》:“寧先以银盌酌酒,自饮两盌,乃酌与其都督。”⒊古代的军事长官。引《晋书·职官志》:“江左以来,都督中外尤重,唯王导等权重者乃居之。”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赵相初除都督。”⒋民国初为各省军政长官。引鲁迅《朝花夕拾·范爱农》:“五天后便见报,开首便骂军政府和那里面的人员;此后是骂都督,都督的亲戚,同乡,姨太太。”
  • 综合释义:

  • 总领,统领。《三国志·吴志·鲁肃传》:“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南史·齐豫章文献王嶷传》:“会魏军动,詔以嶷为南蛮校尉、荆湘二州刺史,都督八州。”三国时,帐下领兵者即称都督,犹后世的卫队长。《三国志·蜀志·张飞传》:“临发,其帐下将张达、范彊杀飞,持其首,顺流而奔孙权。飞营都督表报先主,先主闻飞都督之有表也,曰:‘噫!飞死矣。’”《三国志·吴志·甘宁传》:“寧先以银盌酌酒,自饮两盌,乃酌与其都督。”古代的军事长官。《晋书·职官志》:“江左以来,都督中外尤重,唯王导等权重者乃居之。”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赵相初除都督。”民国初为各省军政长官。鲁迅《朝花夕拾·范爱农》:“五天后便见报,开首便骂军政府和那里面的人员;此后是骂都督,都督的亲戚,同乡,姨太太。”
  • 汉语大词典:

  • (1).总领,统领。《三国志·吴志·鲁肃传》:“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南史·齐豫章文献王嶷传》:“会魏军动,诏以嶷为南蛮校尉、荆湘二州刺史,都督八州。”(2).三国时,帐下领兵者即称都督,犹后世的卫队长。《三国志·蜀志·张飞传》:“临发,其帐下将张达、范彊杀飞,持其首,顺流而奔孙权。飞营都督表报先主,先主闻飞都督之有表也,曰:‘噫!飞死矣。’”《三国志·吴志·甘宁传》:“宁先以银碗酌酒,自饮两碗,乃酌与其都督。”(3).古代的军事长官。《晋书·职官志》:“江左以来,都督中外尤重,唯王导等权重者乃居之。”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赵相初除都督。”(4).民国初为各省军政长官。鲁迅《朝花夕拾·范爱农》:“五天后便见报,开首便骂军政府和那里面的人员;此后是骂都督,都督的亲戚,同乡,姨太太。”
  • 国语辞典:

  • ⒈ 统领。引:《三国志·卷五四·吴书·鲁肃传》:「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⒉ 职官名。汉末始有此称。三国时置都督诸州军事,或领刺史,以大都督及都督中外诸军权位最重。晋、南北朝以后因之,名称或稍更异,大抵掌理军事及边防重镇。唐中叶以后,以节度使代之,都督之名遂废。元置大都督府,统领诸卫。明改元之枢密院为大都督府,制与元同,然非晋唐旧制。⒊ 民国初年各省军政长官的称呼。都督[dūdū]⒈统领。引《三国志·卷五四·吴书·鲁肃传》:「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⒉职官名。汉末始有此称。三国时置都督诸州军事,或领刺史,以大都督及都督中外诸军权位最重。晋、南北朝以后因之,名称或稍更异,大抵掌理军事及边防重镇。唐中叶以后,以节度使代之,都督之名遂废。元置大都督府,统领诸卫。明改元之枢密院为大都督府,制与元同,然非晋唐旧制。⒊民国初年各省军政长官的称呼。英语(army)​commander-in-chief(archaic)​,provincialmilitarygovernorandciviladministratorduringtheearlyRepublicofChinaera(1911-1949AD)​德语militärischerGouverneureinerProvinz(Eig,Mil)​
  • 辞典修订版:

  • 统领。《三国志.卷五四.吴书.鲁肃传》:「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职官名。汉末始有此称。三国时置都督诸州军事,或领刺史,以大都督及都督中外诸军权位最重。晋、南北朝以后因之,名称或稍更异,大抵掌理军事及边防重镇。唐中叶以后,以节度使代之,都督之名遂废。元置大都督府,统领诸卫。明改元之枢密院为大都督府,制与元同,然非晋唐旧制。也称为「大镇国」。民国初年各省军政长官的称呼。
  • 其他释义:

  • 古时的军事长官。民国初年各省也设有都督,兼管民政。
都督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dōu,dū

[dōu,dū]

大都市:都市。都会。通都大邑。 ◎ 一国的最高行政机关所在的地方,京城:首都。国都。京都。建都。 ◎ 美好:“雍容闲雅,甚都”。都丽。都雅。 ◎ 总:都为一集。 ◎ 居:“都卿相之位”。 ◎ 古代称头目、首领。 ◎ 姓。

读音:dū

[dū]

察看;监管:监督。督办。督导。督察。督促。督师。督率(shuài )(亦作“督帅”)。督战。督学。 ◎ 责罚:督过(督察责备)。督责。 ◎ 古代将官名:都督。督邮。督护。总督。提督。督抚。

都督造句
1、东吴与刘备联合抗曹,东吴大都督周瑜命诸葛亮十日内制作十万支箭.2、大唐英雄,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人或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刘都督让本宫见识了何为大唐男儿本色,一身是胆。3、杜重道,虽然名义上他是南衙第一把手,可实际上,郭怒才是南衙第一人,因为他是锦衣卫指挥同知兼都督南镇抚司。4、可惜的是,...
1、对于武将的升迁、调动虽然依旧由兵部统筹,但是大都督府若是觉得不妥便可驳回。2、唐太宗册赠司徒、并州都督,给班剑、羽葆、鼓吹,陪葬昭陵。3、朝廷命令裴怀古担任桂州都督,负责平息叛乱。4、然而,地方州郡兵应属于中、外军中的“外军”,故都督将军所统之兵含中央驻屯军和地方州郡兵。5、主公可一面奏封绍为大...
1、刘渊知道后十分高兴,拜为镇东大将军、青徐二州州牧、都督缘海诸军事,封为东莱公。2、武昌起义后,广东独立,都督胡汉民任梁为军政府交通部部长.3、当初于禁将军兵败回朝,深感愧怍,已交绯印于宫中;却不知徐晃将军随司马都督出征而殁,绯印又在何处?4、原来如此,那海战便不用再议了,也请水军都督马上督促部下...
1、李御策马回到大都督府,洗漱之后无力的坐倒在胡床之上,倚着靠背陷入了沉思。 2、启禀都督,济北相鲍信之弟鲍忠在关下叫阵! 3、沪军都督陈其美、南社创办人柳亚子等人,坚决要求将姚宗泽移交军事法庭,速审速判,为牺牲同志报仇雪恨。
想听(xiangti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想听 xiangting.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