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过举
过举
ɡuò jǔ
  • 过举的解释
  • 1.误加擢用。 2.错误的行为。

  • 词语解释:

  • 1.误加擢用。2.错误的行为。过举[guòjǔ]⒈误加擢用。⒉错误的行为。
  • 基础解释:

  • 误加擢用。错误的行为。
  • 引证解释:

  • ⒈误加擢用。引《战国策·楚策一》:“王过举而已,不然,无以至此。”《史记·乐毅列传》:“先王过举,厕之宾客之中,立之羣臣之上,不谋父兄,以为亚卿。”唐张九龄《岁初巡属县登高安南楼言怀》诗:“不才叨过举,唯力酬明恩。”宋司马光《论公主宅内臣状》:“伏望圣慈察臣愚忠,追止前命,无使四方指目,以为过举,亏损盛德,非细故也。”⒉错误的行为。引《商君书·垦令》:“大臣不荒,则国事不稽,主无过举。”《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叔孙生曰:‘人主无过举。’”宋周邦彦《汴都赋》:“奕世载德,蔑闻过举。”
  • 网络解释:

  • 过举过举,拼音guòjǔ,出自《战国策·楚策一》,指误加擢用。
  • 综合释义:

  • 误加擢用。《战国策·楚策一》:“王过举而已,不然,无以至此。”《史记·乐毅列传》:“先王过举,厕之宾客之中,立之羣臣之上,不谋父兄,以为亚卿。”唐张九龄《岁初巡属县登高安南楼言怀》诗:“不才叨过举,唯力酬明恩。”宋司马光《论公主宅内臣状》:“伏望圣慈察臣愚忠,追止前命,无使四方指目,以为过举,亏损盛德,非细故也。”错误的行为。《商君书·垦令》:“大臣不荒,则国事不稽,主无过举。”《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叔孙生曰:‘人主无过举。’”宋周邦彦《汴都赋》:“奕世载德,蔑闻过举。”
  • 网友释义:

  • 过举,拼音guòjǔ,出自《战国策·楚策一》,指误加擢用。
  • 汉语大词典:

  • (1).误加擢用。《战国策·楚策一》:“王过举而已,不然,无以至此。”《史记·乐毅列传》:“先王过举,厕之宾客之中,立之群臣之上,不谋父兄,以为亚卿。”唐张九龄《岁初巡属县登高安南楼言怀》诗:“不才叨过举,唯力酬明恩。”宋司马光《论公主宅内臣状》:“伏望圣慈察臣愚忠,追止前命,无使四方指目,以为过举,亏损盛德,非细故也。”(2).错误的行为。《商君书·垦令》:“大臣不荒,则国事不稽,主无过举。”《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叔孙生曰:‘人主无过举。’”宋周邦彦《汴都赋》:“奕世载德,蔑闻过举。”
过举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guò,guō

[guò,guō]

从这儿到那儿,从此时到彼时:过江。过账。过程。过渡。过从(交往)。经过。 ◎ 经过某种处理方法:过秤。过磅。过目。 ◎ 超出:过于。过度(dù)。过甚。过奖(谦辞)。过量(liànɡ)。过剩。过犹不及。 ◎ 重新回忆过去的事情:过电影。 ◎ 从头到尾重新审视:把这篇文章再过一过。 ◎ 次,回,遍:把文件看了好几过儿。 ◎ 错误:过错。记过。● 过 (過) guō  ㄍㄨㄛˉ ◎ 姓。

读音:jǔ

[jǔ]

向上抬,向上托:举头。举手。举重。举棋不定。 ◎ 动作行为:举止。轻而易举。 ◎ 发起,兴办:举义。举办。创举。 ◎ 提出:举要。举例。 ◎ 推选,推荐:推举。荐举。 ◎ 全:举国。举世。举家。 ◎ 古代指科举取士:科举。举人。一举成名。 ◎ 攻克:“一战而举鄢、郢”。

过举造句
1、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过举自稀。2、且十二、十三年间,时有过举,经言官指陈,有即加处分者,有优容宽宥,而此心介介尚未全释者。3、十三年间,时有过举,经言官指陈,有即加处分者,有优容宽宥,而此心介介尚未全释者。4、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过举自稀。动时念想,预从静里密操持,非心自息。洪应明
想听(xiangti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想听 xiangting.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