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豫章
豫章
yù zhānɡ
  • 豫章的解释
  • 1.亦作"豫樟"。木名。枕木与樟木的并称。《左传.哀公十六年》:"子期曰:'昔者吾以力事君,不可以弗终。抉豫章以杀人而后死。'"《战国策.宋卫策》:"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樟,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其北则有阴林巨树,楩楠豫章。"张守节正义:"案:《活人》云:'豫,今之枕木也。章,今之樟木也。二木生至七年,枕樟乃可分别。'"唐杜甫《赠蜀僧闾邱师兄》诗:"豫章夹日月,岁久空深根。"唐白居易《寓意》诗之一:"豫樟生深山,七年而后知。"清钱芳标《长椿寺病马行》:"乃知不材造物怜,豫章见斫樗散全。"一说,指樟木。 2.比喻栋梁之材,有才能的人。 3.古台观名。 4.指宋黄庭坚。

  • 词语解释:

  • 豫章yùzhāng(1)古书上记载的一种树名。有的记载说即今之樟树例楩楠豫章。——《墨子·公输》英treeorcamphortree
  • 基础解释:

  • 1.枕木与樟木的并称。2.比喻栋梁之材,有才能的人。3.古台观名。4.指宋黄庭坚。
  • 引证解释:

  • ⒈亦作“豫樟”。木名。枕木与樟木的并称。引《左传·哀公十六年》:“子期曰:‘昔者吾以力事君,不可以弗终。抉豫章以杀人而后死。’”《战国策·宋卫策》:“荆有长松、文梓、楩、柟、豫樟,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其北则有阴林巨树,楩枏豫章。”张守节正义:“案:《活人》云:‘豫,今之枕木也。章,今之樟木也。二木生至七年,枕樟乃可分别。’”唐杜甫《赠蜀僧闾邱师兄》诗:“豫章夹日月,岁久空深根。”唐白居易《寓意》诗之一:“豫樟生深山,七年而后知。”清钱芳标《长椿寺病马行》:“乃知不材造物怜,豫章见斵樗散全。”一说,指樟木。《后汉书·王符传》:“今者京师贵戚,必欲江南檽梓豫章之木。”李贤注:“豫章,即樟木也。”⒉比喻栋梁之材,有才能的人。引《南史·王俭传》:“丹阳尹袁粲闻其名,及见之曰:‘宰相之门也。栝栢豫章虽小,已有栋梁气矣,终当任人家国事。’”明陈汝元《金莲记·闻系》:“儿呵,他风流顿折豫章材。”⒊古台观名。引《文选·班固<西都赋>》:“集乎豫章之宇,临乎昆明之池。”李善注引《三辅黄图》:“上林有豫章观。”《文选·张衡<西京赋>》:“豫章珍馆,揭焉中峙。”薛综注:“皆豫章木为臺馆也。”《文选·张衡<西京赋>》:“登豫章,简矰红。”薛综注:“豫章,池中臺也。”⒋指宋黄庭坚。按,黄为江西人。豫章,古郡名,治所在今江西南昌。引宋陈鹄《耆旧续闻》卷二:“极风雅之变,尽比兴之体,包括众作,本以新意者,唯豫章一人。”
  • 网络解释:

  • 豫章(地名)豫章,古代区划名称。最初为汉高帝初年(约于公元前202年)江西建制后的第一个名称,即豫章郡(治南昌县)。后在东汉、三国、两晋以及南朝时期,豫章郡、豫章国为大致相当于今江西省北部(吉安以北)地区的地理单元。东汉末,扬州豫章郡的一部分属交州,隋开皇九年(589)罢豫章郡置洪州,大业二年(公元606)又改南昌县为豫章县,“豫章”所指从南昌地区变为南昌一县。唐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因避代宗李豫名讳,豫章县改名钟陵县,“豫章”不再为正式区划名称,而作为南昌的别称。
  • 综合释义:

  • 亦作“豫樟”。木名。枕木与樟木的并称。《左传·哀公十六年》:“子期曰:‘昔者吾以力事君,不可以弗终。抉豫章以杀人而后死。’”《战国策·宋卫策》:“荆有长松、文梓、楩、柟、豫樟,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其北则有阴林巨树,楩枏豫章。”张守节正义:“案:《活人》云:‘豫,今之枕木也。章,今之樟木也。二木生至七年,枕樟乃可分别。’”唐杜甫《赠蜀僧闾邱师兄》诗:“豫章夹日月,岁久空深根。”唐白居易《寓意》诗之一:“豫樟生深山,七年而后知。”清钱芳标《长椿寺病马行》:“乃知不材造物怜,豫章见斵樗散全。”一说,指樟木。《后汉书·王符传》:“今者京师贵戚,必欲江南檽梓豫章之木。”李贤注:“豫章,即樟木也。”比喻栋梁之材,有才能的人。《南史·王俭传》:“丹阳尹袁粲闻其名,及见之曰:‘宰相之门也。栝栢豫章虽小,已有栋梁气矣,终当任人家国事。’”明陈汝元《金莲记·闻系》:“儿呵,他风流顿折豫章材。”古台观名。《文选·班固<西都赋>》:“集乎豫章之宇,临乎昆明之池。”李善注引《三辅黄图》:“上林有豫章观。”《文选·张衡<西京赋>》:“豫章珍馆,揭焉中峙。”薛综注:“皆豫章木为臺馆也。”《文选·张衡<西京赋>》:“登豫章,简矰红。”薛综注:“豫章,池中臺也。”指宋黄庭坚。宋陈鹄《耆旧续闻》卷二:“极风雅之变,尽比兴之体,包括众作,本以新意者,唯豫章一人。”按,黄为江西人。豫章,古郡名,治所在今江西南昌。
  • 汉语大词典:

  • (1).亦作“豫樟”。木名。枕木与樟木的并称。《左传·哀公十六年》:“子期曰:‘昔者吾以力事君,不可以弗终。抉豫章以杀人而后死。’”《战国策·宋卫策》:“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樟,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其北则有阴林巨树,楩楠豫章。”张守节正义:“案:《活人》云:‘豫,今之枕木也。章,今之樟木也。二木生至七年,枕樟乃可分别。’”唐杜甫《赠蜀僧闾邱师兄》诗:“豫章夹日月,岁久空深根。”唐白居易《寓意》之一:“豫樟生深山,七年而后知。”清钱芳标《长椿寺病马行》:“乃知不材造物怜,豫章见斲樗散全。”一说,指樟木。《后汉书·王符传》:“今者京师贵戚,必欲江南檽梓豫章之木。”李贤注:“豫章,即樟木也。”(2).比喻栋梁之材,有才能的人。《南史·王俭传》:“丹阳尹袁粲闻其名,及见之曰:‘宰相之门也。栝柏豫章虽小,已有栋梁气矣,终当任人家国事。’”明陈汝元《金莲记·闻系》:“儿呵,他风流顿折豫章材。”(3).古台观名。《文选·班固〈西都赋〉》:“集乎豫章之宇,临乎昆明之池。”李善注引《三辅黄图》:“上林有豫章观。”《文选·张衡〈西京赋〉》:“豫章珍馆,揭焉中峙。”薛综注:“皆豫章木为台馆也。”《文选·张衡〈西京赋〉》:“登豫章,简矰红。”薛综注:“豫章,池中台也。”(4).指宋黄庭坚。宋陈鹄《耆旧续闻》卷二:“极风雅之变,尽比兴之体,包括众作,本以新意者,唯豫章一人。”按,黄为江西人。豫章,古郡名,治所在今江西南昌。
  • 国语辞典:

  • 神话传说中的树木。
  • 辞典修订版:

  • 神话传说中的树木。汉.东方朔《神异经.东荒经》:「东方荒外有豫章焉。此树主九州,其高千丈,围百尺。本上三百杖,本如有条枝,敷张如帐,上有玄狐黑猿。枝主一州,南北并列,面向西南。有九力士操斧伐之,以占九州吉凶。」位于昆明池中的亭台。《文选.张衡.西京赋》:「豫章珍馆揭焉中峙,牵牛立其左,织女处其右。」
  • 其他释义:

  • 1.亦作'豫樟'。木名。枕木与樟木的并称。《左传.哀公十六年》:'子期曰:'昔者吾以力事君,不可以弗终。抉豫章以杀人而后死。''《战国策.宋卫策》:'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樟,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其北则有阴林巨树,楩楠豫章。'张守节正义:'案:《活人》云:'豫,今之枕木也。章,今之樟木也。二木生至七年,枕樟乃可分别。''唐杜甫《赠蜀僧闾邱师兄》诗:'豫章夹日月,岁久空深根。'唐白居易《寓意》诗之一:'豫樟生深山,七年而后知。'清钱芳标《长椿寺病马行》:'乃知不材造物怜,豫章见斫樗散全。'一说,指樟木。2.比喻栋梁之材,有才能的人。3.古台观名。4.指宋黄庭坚。
豫章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yù

[yù]

欢喜,快乐:豫附。豫游(逸乐嬉游)。不豫之色。 ◎ 同“预”。 ◎ 安闲,舒适:逸豫。 ◎ 古同“与”,参与。 ◎ 中国河南省的别称:豫剧(亦称“河南梆子”)。

读音:zhāng

[zhāng]

歌曲诗文的段落:章节。章句。乐章。章回体。顺理成章。断章取义。 ◎ 条目,规程:章程。章法。简章。党章。约法三章。 ◎ 修理:杂乱无章。 ◎ 花纹,文采:黑质而白章。 ◎ 戳记:图章。盖章。 ◎ 佩带的身上的标志:袖章。领章。徽章。像章。 ◎ 奏本:奏章。本章。 ◎ 古同“彰”,彰明。 ◎ 姓。

豫章造句
1、豫章太守华歆清名远扬,深得民心,若伯符平定其余诸郡,豫章则传檄可定。2、陈主命司徒豫章王叔英屯朝堂,萧摩诃屯乐游苑,樊毅屯耆阇寺,鲁广达屯白土冈,忠武将军孔范屯宝田寺。3、豫章故郡,旧邦维新,我们一起见证江西在中部的崛起!4、他心中怀疑始终未能解开,但诸葛玄一行人却是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只盼早日...
1、宾客们登时议论纷纷,这二公子口气好大,不仅要收归庐江豫章各郡太守的权力,还要北图徐州么?真是有宏图大志啊。 2、再说那豫章太守王獒,字海威,扬州柴桑人。 3、文育与侯安都于沌口败绩,余孝顷自新林来寇豫章,山才收合馀众,依于周迪。
想听(xiangti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想听 xiangting.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