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蘧宁
蘧宁
qú nínɡ
  • 蘧宁的解释
  • 1.蘧伯玉和宁武子的并称。春秋时卫国的大夫,都能根据不同的形势施展或隐藏自己的才能。

  • 词语解释:

  • 1.蘧伯玉和宁武子的并称。春秋时卫国的大夫,都能根据不同的形势施展或隐藏自己的才能。蘧宁[qúníng]⒈蘧伯玉和宁武子的并称。春秋时卫国的大夫,都能根据不同的形势施展或隐藏自己的才能。
  • 基础解释:

  • 蘧伯玉和宁武子的并称。春秋时卫国的大夫,都能根据不同的形势施展或隐藏自己的才能。
  • 引证解释:

  • ⒈蘧伯玉和宁武子的并称。春秋时卫国的大夫,都能根据不同的形势施展或隐藏自己的才能。引《论语·卫灵公》:“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论语·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故蘧宁以之卷舒,柳下以之三黜。”唐韩愈孟郊《遣兴联句》:“蘧宁知卷舒,孔颜识行藏。”宋王禹偁《公退言怀》诗:“赖有古人踪跡在,只应蘧宁是吾师。”
  • 网络解释:

  • 蘧宁蘧宁,是指蘧伯玉和宁武子的并称。
  • 综合释义:

  • 蘧伯玉和宁武子的并称。春秋时卫国的大夫,都能根据不同的形势施展或隐藏自己的才能。《论语·卫灵公》:“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论语·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故蘧宁以之卷舒,柳下以之三黜。”唐韩愈孟郊《遣兴联句》:“蘧宁知卷舒,孔颜识行藏。”宋王禹偁《公退言怀》诗:“赖有古人踪跡在,只应蘧宁是吾师。”
  • 汉语大词典:

  • 蘧伯玉和宁武子的并称。春秋时卫国的大夫,都能根据不同的形势施展或隐藏自己的才能。《论语·卫灵公》:“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论语·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故蘧宁以之卷舒,柳下以之三黜。”唐韩愈孟郊《遣兴联句》:“蘧宁知卷舒,孔颜识行藏。”宋王禹偁《公退言怀》诗:“赖有古人踪迹在,只应蘧宁是吾师。”
蘧宁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qú

[qú]

惊喜的样子:蘧然。蘧蘧。 ◎ 古同“蕖”,芙蕖,荷花。 ◎ 〔蘧麦〕即“瞿麦”。 ◎ 〔蘧庐〕古代称旅舍。 ◎ 姓。

读音:níng,nìng,zhù

[níng,nìng,zhù]

平安,安定:宁静。宁谧。息事宁人。 ◎ 已嫁的女子或在外子女回家省视父母:宁亲。归宁。 ◎ 守父母之丧,丧假:“前博士弟子父母死,予宁三年”。 ◎ 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的别称。 ◎ 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简称。

想听(xiangti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想听 xiangting.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