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终焉之志
终焉之志
zhōnɡ yān zhī zhì
  • 终焉之志的解释
  • 在此安身终老的想法。

  • 词语解释:

  • 在此安身终老的想法。终焉之志[zhōngyānzhīzhì]⒈在此安身终老的想法。
  • 引证解释:

  • ⒈在此安身终老的想法。引《晋书·王羲之传》:“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唐卢照邻《宴凤泉石翁神祠》诗序:“形木双枯,将有终焉之志。”
  • 综合释义:

  • 在此安身终老的想法。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晋书·王羲之传》
  • 网友释义:

  • 出处南朝·梁·沈约《宋书·傅隆传》:“义熙初,年四十,始为孟昶建威将军,员外散骑侍郎。坐辞兼,免。复为会稽征虏参军。家在上虞,及东归,便有终焉之志。”示例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晋书·王羲之传》)
  • 汉语大词典:

  • 在此安身终老的想法。《晋书·王羲之传》:“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唐卢照邻《宴凤泉石翁神祠》诗序:“形木双枯,将有终焉之志。”
  • 国语辞典:

  • 对所处的生活环境或方式,感到满意,而有安身终老的想法。终焉之志[zhōngyānzhīzhì]⒈对所处的生活环境或方式,感到满意,而有安身终老的想法。引《国语·晋语四》:「子犯知齐之不可以动,而知文公之安齐而有终焉之志也。」《晋书·卷八〇·王羲之传》:「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成语解释终焉之志
  • 辞典修订版:

  • 对所处的生活环境或方式,感到满意,而有安身终老的想法。《国语.晋语四》:「子犯知齐之不可以动,而知文公之安齐而有终焉之志也。」《晋书.卷八零.王羲之传》:「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 成语词典版:

  • 修订本参考资料:对所处的生活环境或方式,感到满意,而有安身终老的想法。国语˙晋语四:子犯知齐之不可以动,而知文公之安齐而有终焉之志也。晋书˙卷八十˙王羲之传: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 出处:

  • 南朝梁·沈约《宋书·傅隆传》:“义熙初,年四十,始为孟昶建威将军,员外散骑侍郎。坐辞兼,免。复为会稽征虏参军。家在上虞,及东归,便有终焉之志。”
  • 其他释义:

  • 在此安身终老的想法。
终焉之志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zhōng

[zhōng]

末了(liǎo ),完了(liǎo),与“始”相对:年终。终场(末了一场)。终极。终审(司法部门对案件的最后判决)。终端。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人们做事无不有开头,而很少能坚持到底)。 ◎ 从开始到末了:终年。终生。饱食终日。 ◎ 人死:临终。送终。 ◎ 到底,总归:终归。终究。终于。终将成功。 ◎ 姓。

读音:yān

[yān]

与介词“于”加代词“是”相当:心不在焉。不复出焉。 ◎ 乃,才: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 文言疑问词,怎么,哪儿:且焉置土石? ◎ 文言助词:又何戚焉。

读音:zhī

[zhī]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zhì

[zhì]

意向:志愿。志气。志趣(志向和兴趣)。志士(有坚决意志和高尚节操的人)。志学。 ◎ 记,记在心里:志喜。志哀。永志不忘。 ◎ 记号:标志。 ◎ 记载的文字:杂志。志怪(记载怪异的事)。 ◎ 称轻重,量长短、多少:志子。用碗志志。 ◎ 姓。

终焉之志造句
1、据河南郏县县志记载,苏轼生前多次路过此地,“尝爱郏山形胜类其乡,遂有终焉之志。2、孔淳之等纵放为娱,有终焉之志。3、金亡后,归隐山林,“径归崧山,爱龙潭山水,有终焉之志。4、与隐士王弘之、孔淳之等纵放为娱,有终焉之志。5、据郏县志载,苏轼“尝爱郏山形胜类其乡,遂有终焉之志。6、其一欲以震古铄今之...
想听(xiangti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想听 xiangting.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