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竖蜻蜓
竖蜻蜓
shù qīnɡ tínɡ
  • 竖蜻蜓的解释
  • 1.一种杂戏,其动作为头脚倒竖,用双手支撑全身。亦泛指这种动作。

  • 词语解释:

  • 倒立,脚下头上的立起来。竖蜻蜓[shùqīngtíng]⒈一种杂戏,其动作为头脚倒竖,用双手支撑全身。亦泛指这种动作。
  • 引证解释:

  • ⒈一种杂戏,其动作为头脚倒竖,用双手支撑全身。亦泛指这种动作。引元郑光祖《老君堂》楔子:“我做将军古怪……在教场里竖蜻蜓耍子。”《西游记》第五六回:“行者翻觔斗,竖蜻蜓,疼痛难禁。”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正月·岁时杂戏》:“博戏则骑竹马,扑蝴蝶,跳白索……竖蜻蜓。”清和邦额《夜谭随录·三官宝》:“其党十餘人常聚集於其中,或掇石较力,或悬空架横木,为翻觔斗、竖蜻蜓诸戏。”
  • 网络解释:

  • 竖蜻蜓竖蜻蜓,读音shuqingting,汉语词语,是指倒立。
  • 综合释义:

  • 一种杂戏,其动作为头脚倒竖,用双手支撑全身。亦泛指这种动作。元郑光祖《老君堂》楔子:“我做将军古怪……在教场里竖蜻蜓耍子。”《西游记》第五六回:“行者翻觔斗,竖蜻蜓,疼痛难禁。”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正月·岁时杂戏》:“博戏则骑竹马,扑蝴蝶,跳白索……竖蜻蜓。”清和邦额《夜谭随录·三官宝》:“其党十餘人常聚集於其中,或掇石较力,或悬空架横木,为翻觔斗、竖蜻蜓诸戏。”
  • 汉语大词典:

  • 一种杂戏,其动作为头脚倒竖,用双手支撑全身。亦泛指这种动作。元郑光祖《老君堂》楔子:“我做将军古怪……在教场里竖蜻蜓耍子。”《西游记》第五六回:“行者翻觔斗,竖蜻蜓,疼痛难禁。”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正月·岁时杂戏》:“博戏则骑竹马,扑蝴蝶,跳白索……竖蜻蜓。”清和邦额《夜谭随录·三官宝》:“其党十馀人常聚集于其中,或掇石较力,或悬空架横木,为翻觔斗、竖蜻蜓诸戏。”
  • 国语辞典:

  • 竖蜻蜓[shùqīngtíng]⒈倒立,脚下头上的立起来。引《西游记·第二八回》:「翻觔斗,竖蜻蜓,当街上筛锣擂鼓,无所不为的顽耍。」
  • 辞典修订版:

  • 倒立,脚下头上的立起来。《西游记.第二八回》:「翻筋斗,竖蜻蜓,当街上筛锣擂鼓,无所不为的顽耍。」
  • 其他释义:

  • 1.一种杂戏,其动作为头脚倒竖,用双手支撑全身。亦泛指这种动作。
竖蜻蜓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shù

[shù]

直立,直立的,与“横”相对:竖立。竖井(一种垂直的矿井)。竖琴。竖起耳朵听。 ◎ 汉字笔形之一,自上往下。 ◎ 上下的或前后的方向,与“横”相对:竖着写。 ◎ 旧称未成年的童仆,小臣,引申为卑贱的:童竖。竖子(a.童仆;b.鄙贱的称呼,如“竖竖不足与谋”。亦称“竖小子”)。

读音:qīng

[qīng]

〔蜻蜓〕昆虫,捕食小飞虫,是益虫。幼虫称“水虿”,生活在水中(有的地区称“蚂螂”),如“蜻蜻点水”(喻做事肤浅不深入)。

读音:tíng

[tíng]

〔蜻(qīng)蜓〕见“蜻1”。 ◎ 〔蝘蜓〕见“蝘”。

竖蜻蜓造句
1、表演者通常三人,他们逐层翻上九楼或十三楼,表演金鸡独立、白鹤亮翅、倒竖蜻蜓、刀劈四门、手纺棉纱等高难动作。2、伴着强劲的音乐节奏,女孩不断搔首弄姿,不时拔掉裙子,做出强烈的踢腿动作,还有如劈“一字马”、“竖蜻蜓”的高难度动作,引来不少喝彩声。3、为证明“没醉”女司机当街“竖蜻蜓”。4、表演船上倒...
1、姜昆认为,大赛中偏重技巧过多,相声新人虽然鼻子能吹口琴、身子能玩竖蜻蜓,但是“表面功夫多,实际功力浅”,明显“力度不够”。2、有一次,他们宿舍发生了冲突,黑楠并没有简单地诉诸武力,而是啪地来了个竖蜻蜓,动作十分矫捷,大头朝下,嘴上还在喷吐着稀粥状的闽南话。3、又是扎猛子,又是竖蜻蜓,又是打水仗,...
想听(xiangti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想听 xiangting.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