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犹之
犹之
yóu zhī
  • 犹之的解释
  • 1.犹言均之﹑等之。 2.仍旧。 3.亦作"犹之乎"。如同。

  • 词语解释:

  • 犹之yóuzhī。(1)等于说“犹如”,如同;如像。犹之[yóuzhī]⒈等于说“犹如”,如同;如像。例见崖山犹之见分宜也。——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英justas;
  • 基础解释:

  • 等于说“犹如”,如同。
  • 引证解释:

  • ⒈犹言均之、等之。引《论语·尧曰》:“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谓财物俱当与人。”⒉仍旧。《管子·形势解》:“古者武王,天之所助也,故虽地小而民少,犹之为天子也。引桀紂,天之所违也,故虽地大民众,犹之困辱而死亡也。”⒊亦作“犹之乎”。如同。引清戴名世《<方逸巢先生诗>序》:“其所为跌宕淋漓、雄浑悲壮者,犹之先生之诗也。”邹韬奋《萍踪忆语》二八:“华侨的组织不健全,当然不就是大多数华侨的不兴,犹之乎美国劳工组织的官僚化,不就是大多数美国工人的不兴,这是要分别清楚的。”
  • 网络解释:

  • 犹之犹之,拼音yóuzhī,出处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 综合释义:

  • 犹言均之、等之。《论语·尧曰》:“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谓财物俱当与人。”仍旧。《管子·形势解》:“古者武王,天之所助也,故虽地小而民少,犹之为天子也。桀紂,天之所违也,故虽地大民众,犹之困辱而死亡也。”亦作“犹之乎”。如同。清戴名世《<方逸巢先生诗>序》:“其所为跌宕淋漓、雄浑悲壮者,犹之先生之诗也。”邹韬奋《萍踪忆语》二八:“华侨的组织不健全,当然不就是大多数华侨的不兴,犹之乎美国劳工组织的官僚化,不就是大多数美国工人的不兴,这是要分别清楚的。”
  • 汉语大词典:

  • (1).犹言均之、等之。《论语·尧曰》:“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谓财物俱当与人。”(2).仍旧。《管子·形势解》:“古者武王,天之所助也,故虽地小而民少,犹之为天子也。桀纣,天之所违也,故虽地大民众,犹之困辱而死亡也。”(3).亦作“犹之乎”。如同。清戴名世《〈方逸巢先生诗〉序》:“其所为跌宕淋漓、雄浑悲壮者,犹之先生之诗也。”邹韬奋《萍踪忆语》二八:“华侨的组织不健全,当然不就是大多数华侨的不兴,犹之乎美国劳工组织的官僚化,不就是大多数美国工人的不兴,这是要分别清楚的。”
  • 其他释义:

  • 1.犹言均之﹑等之。2.仍旧。3.亦作'犹之乎'。如同。
犹之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yóu

[yóu]

相似,如同:犹如。过犹不及。 ◎ 尚且:犹且。犹自。困兽犹斗(喻濒于失败的人,虽走投无路还要顽强抵抗)。 ◎ 〔犹豫〕迟疑不决。 ◎ 〔犹疑〕迟疑。 ◎ 仍然,还(hái ):犹然。记忆犹新。

读音:zhī

[zhī]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 往,到:“吾欲之南海”。

犹之造句
1、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2、我把头颅挤在一堆长长的姓氏中,墓石如此谦逊,以冷冷的手握我,且在它的室内开凿另一扇窗,我乃读到,橄榄枝上的愉悦,满园的洁白,死亡的声音如此温婉,犹之孔雀的前额。洛夫3、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四恶)”。4、我久亦乎在...
1、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2、这正犹之乎我们不能说银行经理就是银行。3、冲淡,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犹之惠风,荏苒在衣。阅音修篁,美曰载归。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手已违。司空图4、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
想听(xiangti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想听 xiangting.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