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殃民
殃民
yānɡ mín
  • 殃民的解释
  • 1.使百姓受祸害。

  • 词语解释:

  • 使百姓受祸害。殃民[yāngmín]⒈使百姓受祸害。
  • 引证解释:

  • ⒈使百姓受祸害。引《孟子·告子下》:“不教民而用之,谓之殃民,殃民者,不容於尧舜之世。”清李渔《奈何天·狡脱》:“都是那贪官惹祸自殃民,致使这崑冈失火难留玉。”清龙启瑞《致曾涤笙侍郎书》:“立见其僨事,而不肯得罪於同官;即使其殃民,而不肯曲从夫清议。”
  • 网络解释:

  • 殃民殃民是一个汉语词语,
  • 综合释义:

  • 使百姓受祸害。《孟子·告子下》:“不教民而用之,谓之殃民,殃民者,不容於尧舜之世。”清李渔《奈何天·狡脱》:“都是那贪官惹祸自殃民,致使这崑冈失火难留玉。”清龙启瑞《致曾涤笙侍郎书》:“立见其僨事,而不肯得罪於同官;即使其殃民,而不肯曲从夫清议。”殃民[yāngmín]使人民遭受祸害。如:「祸国殃民」。
  • 汉语大词典:

  • 使百姓受祸害。《孟子·告子下》:“不教民而用之,谓之殃民,殃民者,不容于尧舜之世。”清李渔《奈何天·狡脱》:“都是那贪官惹祸自殃民,致使这昆冈失火难留玉。”清龙启瑞《致曾涤笙侍郎书》:“立见其偾事,而不肯得罪于同官;即使其殃民,而不肯曲从夫清议。”
  • 国语辞典:

  • 使人民遭受祸害,如:「祸国殃民」。《孟子.告子下》:「不教民而用之,谓之殃民。殃民者,不容于尧舜之世。清.曾国藩〈王翰城刺史五十寿序〉:「福民,则我实福之也;殃民,则我实殃之也。」殃民[yāngmín]⒈使人民遭受祸害。。引《孟子·告子下》:「不教民而用之,谓之殃民。殃民者,不容于尧舜之世。清·曾国藩〈王翰城刺史五十寿序〉:「福民,则我实福之也;殃民,则我实殃之也。」例如:「祸国殃民」
  • 辞典修订版:

  • 使人民遭受祸害,如:「祸国殃民」。
  • 其他释义:

  • 1.使百姓受祸害。
殃民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yāng

[yāng]

祸害:灾殃。遭殃。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喻牵连受害)。 ◎ 损害:祸国殃民。

读音:mín

[mín]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民。民主。民国。民法。公民(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民(具有国籍的人)。 ◎ 指人或人群:居民。民族。 ◎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民间。民歌。民谚。民风。民情。 ◎ 某族的人:汉民。回民。 ◎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民。渔民。 ◎ 非军事的:民品。民航。 ◎ 同“苠”。

殃民造句
1、(5)“怂恿所部强捐、勒租、截税、包烟”,而“害国殃民”。2、孙元起急忙接过来,一看,却是一张揭帖,上面写着:“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原忍至今,羽翼洋人,趋炎附势,肆虐同群……”。3、所谓关于内治者何也?天下之论政术者多矣,动曰某甲误国,某乙殃民;某之事件,政府之失机,某之制度...
1、这种名为“改革”实则倒退的不良风气如果漫延下去,势必断送改革、开放的成果和前途,害国殃民。2、他倚仗其父的权势,在杭州任上虐政殃民,百姓怨声载道,人称蔡鋆为“蔡虎”。3、这种拍洋人马屁,祸港殃民的刊物,必然希望在网上苟存,继续抹黑香港的所有基石,大家要齐心抵制,绝不给他们任何广告,否则就跟和恐怖...
1、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原忍至今,羽翼洋人,趋炎附势,肆虐同群……2、大凡奸臣和昏君都是同时并存的,不管当朝还是后世,大都是说奸臣误国殃民,实不知昏君才是误国之根本。3、那么,臣妾就和大王一起,欣赏这千年复见的为美人,再举烽火的误国殃民之举吧!
1、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何况有道高尼?象你这等误国殃民的奸臣人人得而诛之!2、大灾之年,如果没有铁的纪律作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工作的有效开展就是一句空话,我们不能做误国殃民的罪人!办公室里一片寂静,仿佛掉一根针都能听见。3、一班蠹国殃民者作威作福,心目中何曾有一点国民在眼睛里。4、此时有一班三学生,...
想听(xiangti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想听 xiangting.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