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格物
格物
ɡé wù
  • 格物的解释
  • 〈书〉推究事物的道理:~致知。

  • 词语解释:

  • 格物géwù。(1)穷究事物的道理。(2)纠正人的行为。格物[géwù]⒈穷究事物的道理。例格物致知。英studythephenomenaofnature;⒉纠正人的行为。英correct;
  • 基础解释:

  • 1.穷究事物的道理。2.纠正人的行为。
  • 引证解释:

  • ⒈推究事物之理。引《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宋苏轼《谢兼侍读表》:“恭惟皇帝陛下圣神格物,文武宪邦。”明王鏊《震泽长语·经传》:“盖知物之本末始终,而造能得之地,是格物之义也。”鲁迅《伪自由书·透底》:“于是要知道地球是圆的,人人都要自己去环游地球一周;要制造汽机的,也要先坐在开水壶前格物。”⒉犹正人。纠正人的行为。引《三国志·魏志·和洽传》:“俭素过中,自以处身则可,以此节格物,所失或多。”唐刘禹锡《天平军节度使厅壁记》:“示菲约以裕人,信赏罚以格物。”⒊清末称西洋自然科学为“格物”。引清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旋据总教习丁韙良申称:‘单内(俄文书籍图説)天算、地理、格物、医学等书,或六十年前或百餘年前所载,不如新书之详备。’”严复《原强》:“二百年来,西洋自测算格物之学大行,製作之精,实为亘古所未有。”
  • 网络解释:

  • 格物格物,意为探究事物的道理纠正人的行为,“格”在此有“穷究”之意。《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乃儒家专门研究“物之理”的学科,后失传。格物为儒家认识论方法论的重要问题,三纲八目中“八目”之基石。
  • 综合释义:

  • 穷究道理。《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宋苏轼《谢兼侍读表》:“恭惟皇帝陛下圣神格物,文武宪邦。”明王鏊《震泽长语·经传》:“盖知物之本末始终,而造能得之地,是格物之义也。”鲁迅《伪自由书·透底》:“于是要知道地球是圆的,人人都要自己去环游地球一周;要制造汽机的,也要先坐在开水壶前格物。”纠正行为。《三国志·魏志·和洽传》:“俭素过中,自以处身则可,以此节格物,所失或多。”唐刘禹锡《天平军节度使厅壁记》:“示菲约以裕人,信赏罚以格物。”清末称西洋自然科学为“格物”。清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旋据总教习丁韙良申称:‘单内(俄文书籍图説)天算、地理、格物、医学等书,或六十年前或百餘年前所载,不如新书之详备。’”严复《原强》:“二百年来,西洋自测算格物之学大行,製作之精,实为亘古所未有。”
  • 网友释义:

  • 格物,意为探究事物的道理纠正人的行为,“格”在此有“穷究”之意。《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乃儒家专门研究“物之理”的学科,后失传。格物为儒家认识论方法论的重要问题,三纲八目中“八目”之基石。
  • 汉语大词典:

  • (1).推究事物之理。《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宋苏轼《谢兼侍读表》:“恭惟皇帝陛下圣神格物,文武宪邦。”明王鏊《震泽长语·经传》:“盖知物之本末始终,而造能得之地,是格物之义也。”鲁迅《伪自由书·透底》:“于是要知道地球是圆的,人人都要自己去环游地球一周;要制造汽机的,也要先坐在开水壶前格物。”(2).犹正人。纠正人的行为。《三国志·魏志·和洽传》:“俭素过中,自以处身则可,以此节格物,所失或多。”唐刘禹锡《天平军节度使厅壁记》:“示菲约以裕人,信赏罚以格物。”(3).清末称西洋自然科学为“格物”。清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旋据总教习丁韪良申称:‘单内(俄文书籍图说)天算、地理、格物、医学等书,或六十年前或百馀年前所载,不如新书之详备。’”严复《原强》:“二百年来,西洋自测算格物之学大行,制作之精,实为亘古所未有。”
  • 国语辞典:

  • 穷究事物的道理。格物[géwù]⒈穷究事物的道理。引《礼记·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宋·苏轼〈谢兼侍读表〉:「恭惟皇帝陛下,圣神格物,文武宪邦。」⒉纠正人的行为。引《三国志·卷二三·魏书·和洽传》:「俭素过中,自以处身则可,以此节格物,所失或多。」唐·刘禹锡〈天平军节度使厅壁记〉:「示菲约以裕人,信赏罚以格物。」英语tostudytheunderlyingprinciples,esp.inneo-Confucianrationallearning理學|理学[li3xue2],wordforWesternnaturalsciencesduringlateQing
  • 辞典修订版:

  • 穷究事物的道理。《礼记.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宋.苏轼〈谢兼侍读表〉:「恭惟皇帝陛下,圣神格物,文武宪邦。」纠正人的行为。《三国志.卷二三.魏书.和洽传》:「俭素过中,自以处身则可,以此节格物,所失或多。」唐.刘禹锡〈天平军节度使厅壁记〉:「示菲约以裕人,信赏罚以格物。」
  • 英语:

  • study the nature of things,
  • 其他释义:

  • 〈书〉推究事物的道理:~致知。
格物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gé,gē

[gé,gē]

划分成的空栏和框子:格子纸。方格儿布。 ◎ 法式,标准:格局。格律。格式。格言。合格。资格。 ◎ 表现出来的品质:格调。风格。人格。国格。性格。 ◎ 阻碍,隔阂:格格不入。 ◎ 击,打:格斗。格杀。 ◎ 推究:格致。 ◎ 树的长枝。 ◎ 至,来:格于上下。 ◎ 感通:格于皇天。 ◎ 变革,纠正:格非。 ◎ 某些语言中的语法范畴。

读音:wù

[wù]

人以外的具体的东西:事物。生物。物体。货物。礼物。文物。物价。物质。地大物博。物极必反。 ◎ 内容,实质:言之有物。 ◎ 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物议(群众的批评)。待人接物。物望所归(众望所归)。

格物造句
1、朱子以为,只有在事事物物上求得一定理,才能止于至善,故需要下格物致知的工夫。2、“若非多读书识事,加之致知格物之功,悟道参玄之力,不能知也”。3、在这些人物身上,何尝能见到一星半点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见到所谓“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4、这搓麻绳有什么用都不知道,你小子还好意思...
1、他仗着一分坚韧,以儒家格物术为基,获得了推演阵法、功法、丹药乃至天道法则的超级能力,从此以狂者精神证道,与人斗其乐无穷,爽事不断,与天斗其乐无穷爽事不断。2、清末,物理、化学等学科被统名为“格致”,这是格物致知的简称。3、中国传统空间美学追求格物致知,探索“物”在各种平衡下的潜力,驱使设计表现出...
1、先生之学,始泛滥于词章,继而遍读考亭之书,循序格物,顾物理吾心终判为二,无所得入。2、这搓麻绳有什么用都不知道,你小子还好意思夸你自己见多识广?还好意思说什么格物致知,成器利用?3、尽召疏中有名陪臣,使至京师,乃择内外臣僚数人,同译西来经传,凡事天爱人之说、格物穷理之论、治国平天下之术。4、化学...
1、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2、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3、“心犹镜也。圣人心如明镜。常人心如昏镜。近世格物之说,如以镜照物,照...
1、诚意在致知,致知在格物。程颐2、只是,守仁的龙场悟道,用的还是传统的格物致知用语,还点不出“良知”。3、如若成功,到时高官厚禄位极人臣,即使加太子太保又如何?至于毕懋康,没想到他一个进士及第的御史,竟然还是格物大才,又在兵部任上自行造出堪比西洋的火器。4、原指格物致知,即穷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
想听(xiangti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想听 xiangting.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