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杜口
杜口
dù kǒu
  • 杜口的解释
  • 1.闭口。谓不言。

  • 词语解释:

  • 闭口。谓不言。杜口[dùkǒu]⒈闭口。谓不言。
  • 引证解释:

  • ⒈闭口。谓不言。参见“杜口裹足”。引《汉书·杜周传》:“天下莫不望风而靡,自尚书近臣皆结舌杜口,骨肉亲属,莫不股栗。”《北齐书·崔暹传》:“至尊或多醉,太后尚不能致言,吾兄弟杜口。”宋王禹偁《柳赞善写真赞》:“杜口慎微,虚心养浩。”清唐甄《潜书·除党》:“昔之雄辨如锋者,今之杜口无言者也。”
  • 网络解释:

  • 杜口杜口,闭口。谓不言。
  • 综合释义:

  • 闭口。谓不言。《汉书·杜周传》:“天下莫不望风而靡,自尚书近臣皆结舌杜口,骨肉亲属,莫不股栗。”《北齐书·崔暹传》:“至尊或多醉,太后尚不能致言,吾兄弟杜口。”宋王禹偁《柳赞善写真赞》:“杜口慎微,虚心养浩。”清唐甄《潜书·除党》:“昔之雄辨如锋者,今之杜口无言者也。”参见“杜口裹足”。杜口[dùkǒu]闭口不言。《汉书.卷六四下.贾捐之传》:「夫后官盛色则贤者隐处,佞人用事则诤臣杜口,而文帝不行,故諡为孝文,庙称太宗。」《文选.成公缓.啸赋》:「于时绵驹结舌而丧精,王豹杜口而失色。」
  • 汉语大词典:

  • 闭口。谓不言。《汉书·杜周传》:“天下莫不望风而靡,自尚书近臣皆结舌杜口,骨肉亲属,莫不股栗。”《北齐书·崔暹传》:“至尊或多醉,太后尚不能致言,吾兄弟杜口。”宋王禹偁《柳赞善写真赞》:“杜口慎微,虚心养浩。”清唐甄《潜书·除党》:“昔之雄辨如锋者,今之杜口无言者也。”参见“杜口裹足”。
  • 国语辞典:

  • 闭口不言。杜口[dùkǒu]⒈闭口不言。引《汉书·卷六四下·贾捐之传》:「夫后官盛色则贤者隐处,佞人用事则诤臣杜口,而文帝不行,故谥为孝文,庙称太宗。」《文选·成公缓·啸赋》:「于时绵驹结舌而丧精,王豹杜口而失色。」近闭口英语toremainsilent法语restersilencieux,garderlesilence,bouchebée
  • 辞典修订版:

  • 闭口不言。《汉书.卷六四下.贾捐之传》:「夫后官盛色则贤者隐处,佞人用事则诤臣杜口,而文帝不行,故諡为孝文,庙称太宗。」《文选.成公缓.啸赋》:「于时绵驹结舌而丧精,王豹杜口而失色。」
  • 其他释义:

  • 1.闭口。谓不言。
杜口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dù

[dù]

落叶乔木,果实圆而小,味涩可食,俗称“杜梨”,亦称“甘棠”、“棠梨”。木材可做扁担或刻图章。 ◎ 阻塞(sè),堵塞(sè):杜绝。杜塞(sè)。杜门谢客,防微杜渐。 ◎ 〔杜撰〕凭自己的意思没有根据地编造。 ◎ 姓:杜康(相传最早发明酿酒的人,文学作品中借指酒)。

读音:kǒu

[kǒu]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口腔。口才。口齿。口若悬河。 ◎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口。 ◎ 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港口。 ◎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口。喜峰口。 ◎ 破裂的地方:口子。

杜口造句
1、遇到困难,就杜口裹足,消极观望,这种精神状态应当改变。2、当百里无双率领大军赶到小杜口时,看见的只是为了阻断杨辉退路而炸断了的小杜桥。3、比来公卿有所荐引,为谗者已指为朋党,滞淹者未获伸,而在位者先获罪矣,是以各各杜口耳。4、今皆杜口结舌,以臣为戒,谁敢为陛下尽忠孝乎?臣季父质,连见拔擢,位在上...
1、2003年年底,茌平县教育局也提出,“远学洋思(上海市洋思中学,也因课堂改革闻名),近学杜口”的口号,号召全县中学学习杜郎口中学,进行课堂改革。 2、凶徒侧耳潜惬心,悍臣破胆皆杜口。 3、杨辉等人过了小杜口,前行不远,许昆已经率一队骑兵迎了过来。
想听(xiangti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想听 xiangting.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