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朝议
朝议
cháo yì
  • 朝议的解释
  • 1.谓在朝中议政。 2.指朝廷的评议﹑决议。 3.朝议大夫的省称。始置于隋﹐散官。

  • 词语解释:

  • 谓在朝中议政。指朝廷的评议﹑决议。朝议大夫的省称。始置于隋﹐散官。朝议[cháoyì]⒈谓在朝中议政。⒉指朝廷的评议、决议。⒊朝议大夫的省称。始置于隋,散官。
  • 基础解释:

  • 谓在朝中议政。指朝廷的评议﹑决议。朝议大夫的省称。始置于隋﹐散官。
  • 引证解释:

  • ⒈谓在朝中议政。引《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孝景时每朝议大事,条侯、魏其侯,诸列侯莫敢与亢礼。”清恽敬《上董蔗林中堂书》:“下之於上也,有奏状之言,有制詔之辞,有朝议之公,有舆论之详,易矣而实难。”⒉指朝廷的评议、决议。引晋潘岳《关中诗》:“翘翘赵王,请徒三万,朝议惟疑,未逞斯愿。”宋周密《齐东野语·杭学游士聚散》:“淳祐辛亥,郑丞相清之当国,朝议以游士多无检束。”清李清《三垣笔记》上:“朝议以国计不足,暂借民间房租一年,於是怨声沸京城,呼崇禎为重徵。”⒊朝议大夫的省称。始置于隋,散官。引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四:“秦忠献与人简尺多云丈,世俗傚之,虽貽晚进书,亦云丈,知州以上则称朝议,以下皆学士。”
  • 网络解释:

  • 朝议封建社会重要政治制度,当国家面临重要事情及君王遇到难断之事,皇帝便会召集三公九卿及相关官员召开会议,商谈解决方案,最终决断仍归皇帝所有。
  • 综合释义:

  • 谓在朝中议政。《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孝景时每朝议大事,条侯、魏其侯,诸列侯莫敢与亢礼。”清恽敬《上董蔗林中堂书》:“下之於上也,有奏状之言,有制詔之辞,有朝议之公,有舆论之详,易矣而实难。”指朝廷的评议、决议。晋潘岳《关中诗》:“翘翘赵王,请徒三万,朝议惟疑,未逞斯愿。”宋周密《齐东野语·杭学游士聚散》:“淳祐辛亥,郑丞相清之当国,朝议以游士多无检束。”清李清《三垣笔记》上:“朝议以国计不足,暂借民间房租一年,於是怨声沸京城,呼崇禎为重徵。”朝议大夫的省称。始置于隋,散官。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四:“秦忠献与人简尺多云丈,世俗傚之,虽貽晚进书,亦云丈,知州以上则称朝议,以下皆学士。”朝议[cháoyì]在朝廷商议国政。《史记.卷一零七.魏其武安侯传》:「孝景时每朝议大事,条侯、魏其侯,诸列侯莫敢与亢礼。」朝议[cháoyì]朝廷的谋议。《文选.潘岳.关中诗》:「翘翘赵王,请徒三万,朝议惟疑,未逞斯愿。」也作「庙议」。朝议[cháoyì]职官名。唐、宋文官正五品以下曰朝议大夫,明朝为从四品初授的官阶,清朝则属从四品。
  • 汉语大词典:

  • (1).谓在朝中议政。《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孝景时每朝议大事,条侯、魏其侯,诸列侯莫敢与亢礼。”清恽敬《上董蔗林中堂书》:“下之于上也,有奏状之言,有制诏之辞,有朝议之公,有舆论之详,易矣而实难。”(2).指朝廷的评议、决议。晋潘岳《关中诗》:“翘翘赵王,请徒三万,朝议惟疑,未逞斯愿。”宋周密《齐东野语·杭学游士聚散》:“淳祐辛亥,郑丞相清之当国,朝议以游士多无检束。”清李清《三垣笔记》上:“朝议以国计不足,暂借民间房租一年,于是怨声沸京城,呼崇祯为重徵。”(3).朝议大夫的省称。始置于隋,散官。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四:“秦忠献与人简尺多云丈,世俗效之,虽贻晚进书,亦云丈,知州以上则称朝议,以下皆学士。”
  • 国语辞典:

  • 在朝廷商议国政。朝议[cháoyì]⒈在朝廷商议国政。引《史记·卷一〇七·魏其武安侯传》:「孝景时每朝议大事,条侯、魏其侯,诸列侯莫敢与亢礼。」⒉朝廷的谋议。也作「庙议」。引《文选·潘岳·关中诗》:「翘翘赵王,请徒三万,朝议惟疑,未逞斯愿。」⒊职官名。唐、宋文官正五品以下曰朝议大夫,明朝为从四品初授的官阶,清朝则属从四品。
  • 辞典修订版:

  • 在朝廷商议国政。《史记.卷一零七.魏其武安侯传》:「孝景时每朝议大事,条侯、魏其侯,诸列侯莫敢与亢礼。」朝廷的谋议。《文选.潘岳.关中诗》:「翘翘赵王,请徒三万,朝议惟疑,未逞斯愿。」也作「庙议」。职官名。唐、宋文官正五品以下曰朝议大夫,明朝为从四品初授的官阶,清朝则属从四品。[一]ㄓㄠ ㄧㄤˊ zhāo yáng
  • 其他释义:

  • 1.谓在朝中议政。2.指朝廷的评议﹑决议。3.朝议大夫的省称。始置于隋﹐散官。
朝议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cháo,zhāo

[cháo,zhāo]

早晨:朝阳。朝晖。朝暮。朝霞。朝气。朝思暮想。朝令夕改。朝秦暮楚(喻反复无常)。 ◎ 日,天:今朝。明朝。

读音:yì

[yì]

意见,言论:议论。提议。建议。 ◎ 讨论,商量:商议。会议。协议。议案。议决。议价。 ◎ 评论是非,多指责备:非议。恐招物议。 ◎ 旧时文体的一种,用以论事说理或陈述意见:奏议。驳议。

朝议造句
1、这种朝议的形成和发展,与北魏早期的历史变迁和孝文君臣的主观努力都有关系。2、是时,朝议以山东人士好自矜夸,虽复累叶陵迟,犹恃其旧地,女适他族,必多求聘财。3、朝议结束,朱常洛换上了青衮龙袍,外披孝服,对着万历皇帝灵柩三跪九叩。4、崇祯一直想着攘外必先安内,因此不惜暗中向清军行款(也就是议和),近...
1、池州、尚书佐郎、大理卿、右文殿修撰、朝议大夫等。2、崇祯一直想着攘外必先安内,因此不惜暗中向清军行款(也就是议和),近日,行款之事,大臣已经略有所知,因此朝议沸腾,给他的压力也不小。3、武氏漠然看着自己一手培植起来的这帮新贵,脸上不喜不怒,看不出胸中丘壑高低,“皇上龙体欠安,今日朝议就此免了吧。...
1、袁隗等朝臣正打算今日朝议上对董卓发难,可见了这般架势,心胆俱碎,哪里还敢多言,最后不了了之。2、这种朝议的形成和发展,与北魏早期的历史变迁和孝文君臣的主观努力都有关系。3、明帝即位,便有改正朔之意,朝议多异同,故持疑不决。4、是以内假帝旨,外托朝议,谀辞诡貌,万类千端,升进奸回,屠斥贤哲,外矫天...
想听(xiangti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想听 xiangting.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