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文武
文武
wén wǔ
  • 文武的解释
  • 1.文德与武功;文治与武事。 2.特指武事﹑军事。 3.文才和武略。 4.文臣和武将﹐文武官员。 5.犹言温猛。指文火和武火。 6.周文王与周武王。

  • 词语解释:

  • 文德与武功;文治与武事。特指武事、军事。周文王与周武王。犹言温猛。指文火和武火。文臣和武将,文武官员。文才和武略。文武[wénwǔ]⒈文德与武功;文治与武事。特指武事、军事。周文王与周武王。犹言温猛。指文火和武火。文臣和武将,文武官员。文才和武略。
  • 基础解释:

  • (名)①文才和武艺:~双全。②(书)文治和武功:~并用,垂拱而治。③(书)文臣和武将:满朝~。
  • 引证解释:

  • ⒈文德与武功;文治与武事。引《诗·周颂·雝》:“宣哲维人,文武维后。”郑玄笺:“又徧使天下之人有才知以文德武功为之君故。”《吕氏春秋·不广》:“文武尽胜,何敌之不服。”《史记·循吏列传论》:“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⒉特指武事、军事。引宋范仲淹《上执政书》:“臣僚之中,素有才识,可赐孙吴之书,使知文武之方。”⒊文才和武略。引《诗·小雅·六月》:“文武吉甫,万邦为宪。”朱熹集传:“非文无以附众,非武无以威敌,能文能武,则万邦以之为法矣。”《汉书·朱云传》:“平陵朱云,兼资文武。”唐韩愈《举马摠自代状》:“前件官文武兼资,宽猛得所。”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陛下生知之性,天纵文武。”⒋文臣和武将,文武官员。引《南史·宋纪上·武帝》:“謁汉长陵,大会文武於未央殿。”五代牛希济《奉诏赋蜀主降唐》诗:“满城文武欲朝天,不觉邻师犯塞烟。”《水浒传》第九三回:“众文武见杀了四个大臣,都要来捉李逵。”曹禺《王昭君》第二幕:“他的酒量吓着了一朝文武。”⒌犹言温猛。指文火和武火。参见“文武火”。引宋陶穀《清异录·药》:“火须文武、紧慢得中。”⒍周文王与周武王。引《诗·大雅·江汉》:“文武受命,召公维翰。”郑玄笺:“昔文王、武王受命,召康公为之楨榦之臣以正天下。”《礼记·中庸》:“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宋苏轼《石鼓》诗:“勋劳至大不矜伐,文武未远犹忠厚。”清方苞《<周官析疑>序》:“即按其文辞,舍《易》《春秋》,文、武、周、召以前之诗书,无与之并者矣。”梁启超《变法通议·论幼学》:“张而不弛,文武不能也。”
  • 网络解释:

  • 文武(汉语词汇)文武是一个汉字词语,
  • 释义:

  • 1、文火和武火。2、周文王与周武王。3、文德与武功;文治与武事。4、特指武事、军事。5、文才和武略。6、文官和武官。
  • 综合释义:

  • 文德与武功;文治与武事。《诗·周颂·雝》:“宣哲维人,文武维后。”郑玄笺:“又徧使天下之人有才知以文德武功为之君故。”《吕氏春秋·不广》:“文武尽胜,何敌之不服。”《史记·循吏列传论》:“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特指武事、军事。宋范仲淹《上执政书》:“臣僚之中,素有才识,可赐孙吴之书,使知文武之方。”文才和武略。《诗·小雅·六月》:“文武吉甫,万邦为宪。”朱熹集传:“非文无以附众,非武无以威敌,能文能武,则万邦以之为法矣。”《汉书·朱云传》:“平陵朱云,兼资文武。”唐韩愈《举马摠自代状》:“前件官文武兼资,宽猛得所。”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陛下生知之性,天纵文武。”文臣和武将,文武官员。《南史·宋纪上·武帝》:“謁汉长陵,大会文武於未央殿。”五代牛希济《奉诏赋蜀主降唐》诗:“满城文武欲朝天,不觉邻师犯塞烟。”《水浒传》第九三回:“众文武见杀了四个大臣,都要来捉李逵。”曹禺《王昭君》第二幕:“他的酒量吓着了一朝文武。”犹言温猛。指文火和武火。宋陶穀《清异录·药》:“火须文武、紧慢得中。”参见“文武火”。周文王与周武王。《诗·大雅·江汉》:“文武受命,召公维翰。”郑玄笺:“昔文王、武王受命,召康公为之楨榦之臣以正天下。”《礼记·中庸》:“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宋苏轼《石鼓》诗:“勋劳至大不矜伐,文武未远犹忠厚。”清方苞《<周官析疑>序》:“即按其文辞,舍《易》《春秋》,文、武、周、召以前之诗书,无与之并者矣。”梁启超《变法通议·论幼学》:“张而不弛,文武不能也。”
  • 网友释义:

  • 文武是一个汉字词语,拼音:wénwǔ释义:1、文火和武火。2、周文王与周武王。3、文德与武功;文治与武事。4、特指武事、军事。5、文才和武略。6、文官和武官。
  • 汉语大词典:

  • (1).文德与武功;文治与武事。《诗·周颂·雍》:“宣哲维人,文武维后。”郑玄笺:“又遍使天下之人有才知以文德武功为之君故。”《吕氏春秋·不广》:“文武尽胜,何敌之不服。”《史记·循吏列传论》:“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2).特指武事、军事。宋范仲淹《上执政书》:“臣僚之中,素有才识,可赐孙吴之书,使知文武之方。”(3).文才和武略。《诗·小雅·六月》:“文武吉甫,万邦为宪。”朱熹集传:“非文无以附众,非武无以威敌,能文能武,则万邦以之为法矣。”《汉书·朱云传》:“平陵朱云,兼资文武。”唐韩愈《举马总自代状》:“前件官文武兼资,宽猛得所。”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陛下生知之性,天纵文武。”(4).文臣和武将,文武官员。《南史·宋纪上·武帝》:“谒汉长陵,大会文武于未央殿。”五代牛希济《奉诏赋蜀主降唐》诗:“满城文武欲朝天,不觉邻师犯塞烟。”《水浒传》第九三回:“众文武见杀了四个大臣,都要来捉李逵。”曹禺《王昭君》第二幕:“他的酒量吓着了一朝文武。”(5).犹言温猛。指文火和武火。宋陶谷《清异录·药》:“火须文武、紧慢得中。”参见“文武火”。(6).周文王与周武王。《诗·大雅·江汉》:“文武受命,召公维翰。”郑玄笺:“昔文王、武王受命,召康公为之桢干之臣以正天下。”《礼记·中庸》:“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宋苏轼《石鼓》诗:“勋劳至大不矜伐,文武未远犹忠厚。”清方苞《〈周官析疑〉序》:“即按其文辞,舍《易》《春秋》,文、武、周、召以前之诗书,无与之并者矣。”梁启超《变法通议·论幼学》:“张而不弛,文武不能也。”
  • 国语辞典:

  • 文才与武艺。文武[wénwǔ]⒈文才与武艺。引《汉书·卷六七·朱云传》:「平陵朱云,兼资文武,忠正有智略。」《新唐书·卷九八·王珪传》:「兼资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靖。」⒉文臣、武将。引《三国演义·第四回》:「九月朔,请帝升嘉德殿,大会文武。」《西游记·第一二回》:「我大唐皇帝十分好善,满朝的文武,无不奉行。」⒊文德教化和武备防御。引《史记·卷一一九·循吏传·序》:「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⒋周文王与武王的合称。引《礼记·中庸》:「文武之政,布在方策。」英语civilandmilitary德语ZivilesundMilitärisches法语civiletmilitaire
  • 辞典修订版:

  • 文才与武艺。《汉书.卷六七.朱云传》:「平陵朱云,兼资文武,忠正有智略。」《新唐书.卷九八.王珪传》:「兼资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靖。」文臣、武将。《三国演义.第四回》:「九月朔,请帝陞嘉德殿,大会文武。」《西游记.第一二回》:「我大唐皇帝十分好善,满朝的文武,无不奉行。」文德教化和武备防御。《史记.卷一一九.循吏传.序》:「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周文王与武王的合称。《礼记.中庸》:「文武之政,布在方策。」
  • 英语:

  • civil and military,
  • 法语:

  • civil et militaire
  • 其他释义:

  • 1.文德与武功;文治与武事。2.特指武事﹑军事。3.文才和武略。4.文臣和武将﹐文武官员。5.犹言温猛。指文火和武火。6.周文王与周武王。
文武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wén

[wén]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文锦。 ◎ 刺画花纹:文身。 ◎ 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文盲。以文害辞。 ◎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a.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b.错杂艳丽的色彩)。 ◎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文化。文物。 ◎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文。水文。 ◎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 ◎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文质彬彬。 ◎ 温和:文火。文静。文雅。 ◎ 指非军事的:文

读音:wǔ

[wǔ]

关于军事或技击的,与“文”相对:武装。武器。武警。武林。武坛。武生。武旦。武丑。武净。武举。 ◎ 勇猛,猛烈:英武。威武。武断。武士。武夫。 ◎ 半步,泛指脚步:步武。踵武。行(xíng )不数武。 ◎ 姓。

文武造句
1、周一到周五,每天下午4点,位于昆明市东郊小石坝的昆东文武学校都有一场精彩的“武术表演”。2、5月12日,临汾市尧都区文武学校校长、临汾市政协委员张燕军和他收养的14名单亲贫困孩子在一起看画册。3、嵩山少林寺武僧文武学校校长释永帝偕全体教职员工恭祝全市人民新春愉快,阖家幸福!地址:登封市少林大道1...
1、满朝文武更是相觑失色,幸得左太傅欧阳明尚能自恃,急急上前献策。2、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3、本次霍元甲文武学校对承接的两个全国高规格空手道盛会做了周密安排,精心安排与会学员的食、宿和学习、训练场地,使学员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训练之中。4、权咨嗟将卒...
1、通天从一名大臣的袍袖之中向外观瞧,只见大殿之上金碧辉煌,满朝文武文东武西分列两厢,正中央是皇帝的龙椅和龙书案。2、叶白产生修文又修武念头的主要原因就是,文武之道是这文武大陆最基本的两种修行方式,修炼到极处都会拥有移山倒海,移星换斗的神奇力量。3、父亲,我张荣励志为军,我张荣要文武全能,我要做韩信...
1、大人何出此言,张兄一见便知是文武兼资之士,以后倒要好好结交。2、于是,唐朝廷一些立场不稳的文武官员纷纷背离唐朝廷,投靠安禄山叛贼。3、然而,满朝文武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竟没有谁敢站出来说一句不然的话。4、“时每扮文武祭官,旗旄导前,骑卒拥后,高牙大纛,金鼓喧天,观者云集,颇极一时之盛”。5、自古...
1、就在今日,吕光率领文武,拜祭上天,遥败天王,大赏三军,并且有段业宣读早已准备好的祭天文告,文章骈四俪六,文采飞扬。2、信陵君文武兼备,精明能干,而且为人仁义,礼贤下士,从不炫耀自己的富贵身份,魏国以至邻国的士人无不争先前来投奔,座上宾客常过三千。3、承尧舜禹汤文武之余绪,集礼乐射御书数之大成,设...
想听(xiangti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想听 xiangting.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