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掊刻
掊刻
póu kè
  • 掊刻的解释
  • 1.见"掊克"。

  • 词语解释:

  • 1.见'掊克'。掊刻[póukè]⒈见“掊克”。
  • 基础解释:

  • 聚敛;搜括。亦指搜括民财之人。一说,自大而好胜人。
  • 引证解释:

  • ⒈见“掊克”。
  • 综合释义:

  • 见“掊克”。掊刻[póukè]以苛税聚敛财物。《抱朴子.自叙》:「惚恫官府之间,以窥掊克之益,内以夸妻妾,外以钓名位。」
  • 汉语大词典:

  • 见“掊克”。《汉语大词典》:掊克(掊剋,掊尅)  拼音:póukè亦作“掊剋”。亦作“掊刻”。聚敛;搜括。亦指搜括民财之人。一说,自大而好胜人。《诗·大雅·荡》:“曾是彊御,曾是掊克。”毛传:“掊克,自伐而好胜人也。”朱熹集传:“掊克,聚敛之臣也。”《汉书·叙传下》:“曾是强圉,掊克为雄,报虐以威,殃亦凶终。”晋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序》:“愡恫官府之閒,以窥掊尅之益,内以夸妻妾,外以钓名位。”唐白居易《论刑法之弊》:“掊刻之心,无文之弊,不生于刀笔之下矣。”《新唐书·韩滉传》:“德宗立,恶滉掊刻,徙太常卿。”宋王安石《兼并》诗:“俗吏不知方,掊克乃为材。”《元典章·兵部一·军官》:“似此掊尅非止一端,渐将军户侵损。”《明史·彭时传》:“光禄寺采办,各城门抽分,掊剋不堪。”章炳麟《訄书·消极》:“近岁掊克之尽,赂鬻之彰,誃馆之侈,蚩贱所发愤也。”
  • 国语辞典:

  • 以苛税聚敛财物。《新唐书.卷一二六.韩休传》:「德宗立,恶滉掊刻,徙太常卿。」也作「掊克」。掊刻[póukè]⒈以苛税聚敛财物。也作「掊克」。引《新唐书·卷一二六·韩休传》:「德宗立,恶滉掊刻,徙太常卿。」
掊刻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póu,pǒu

[póu,pǒu]

抨击:掊击。 ◎ 破开,剖:掊斗(dǒu )折衡(毁弃斗和秤)。

读音:kè

[kè]

雕,用刀子挖:刻本(雕版印成的书本)。刻石。刻字。刻板。刻舟求剑。 ◎ 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今用钟表计时,一刻等于十五分钟:五点一刻。 ◎ 时间:此刻。即刻。顷刻(极短时间)。时刻。刻不容缓。 ◎ 形容程度极深:深刻。刻意。刻骨(感受深切入骨)。刻苦。 ◎ 不厚道:刻毒。刻薄。尖刻。苛刻。 ◎ 同“克”。

想听(xiangti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想听 xiangting.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