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忘言
忘言
wànɡ yán
  • 忘言的解释
  • 1.谓心中领会其意,不须用言语来说明。语本《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2.指不借语言为媒介而相知于心的友谊。 3.忘其所言;不须言说。

  • 词语解释:

  • 谓心中领会其意,不须用言语来说明。语本《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指不借语言为媒介而相知于心的友谊。忘其所言;不须言说。忘言[wàngyán]⒈谓心中领会其意,不须用言语来说明。语本《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指不借语言为媒介而相知于心的友谊。忘其所言;不须言说。
  • 基础解释:

  • 谓心中领会其意,不须用言语来说明。
  • 引证解释:

  • ⒈谓心中领会其意,不须用言语来说明。引语本《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三国魏曹植《苦思行》:“中有耆年一隐士,鬚髮皆皓然,策杖从我游,教我要忘言。”宋陈师道《次韵德麟植桧》:“萧萧孤竹君,忘言理相契。”明陈汝元《金莲记·就逮》:“莫笑忘言真有道,自惭搜句百无功。”⒉指不借语言为媒介而相知于心的友谊。引《晋书·山涛传》:“后遇阮籍,便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唐韩愈《祭薛中丞文》:“况某等忘言斯久,知我俱深。”⒊忘其所言;不须言说。引明沉德符《野获编·言事·抗疏中辍》:“二公皆名士正人,所言必不妄,但权奸已败,即往事果真,亦当忘言,此等追叙,似乎蛇足。”
  • 网络解释:

  • 忘言忘言,汉语词汇。
  • 释义:

  • 1、心中领会其意,不须用言语来说明。
  • 汉语大词典:

  • (1).谓心中领会其意,不须用言语来说明。语本《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三国魏曹植《苦思行》:“中有耆年一隐士,须发皆皓然,策杖从我游,教我要忘言。”宋陈师道《次韵德麟植桧》:“萧萧孤竹君,忘言理相契。”明陈汝元《金莲记·就逮》:“莫笑忘言真有道,自惭搜句百无功。”(2).指不借语言为媒介而相知于心的友谊。《晋书·山涛传》:“后遇阮籍,便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唐韩愈《祭薛中丞文》:“况某等忘言斯久,知我俱深。”(3).忘其所言;不须言说。明沈德符《野获编·言事·抗疏中辍》:“二公皆名士正人,所言必不妄,但权奸已败,即往事果真,亦当忘言,此等追叙,似乎蛇足。”
  • 国语辞典:

  • 不藉言语而心领神会。忘言[wàngyán]⒈不藉言语而心领神会。引《晋书·卷四三·山涛传》:「后遇阮籍,便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晋·陶渊明〈饮酒〉诗二〇首之五:「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辞典修订版:

  • 不藉言语而心领神会。《晋书.卷四三.山涛传》:「后遇阮籍,便为竹林之交,着忘言之契。」晋.陶渊明〈饮酒〉诗二零首之五:「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其他释义:

  • 1.谓心中领会其意,不须用言语来说明。语本《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2.指不借语言为媒介而相知于心的友谊。3.忘其所言;不须言说。
忘言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wàng

[wàng]

不记得,遗漏:忘记。忘却。忘怀。忘我。忘情。忘乎所以。

读音:yán

[yán]

讲,说:言说。言喻。言道。言欢。言情。言必有中(zhòng )(一说就说到点子上)。 ◎ 说的话:言论。言辞(亦作“言词”)。语言。言语。言简意赅。 ◎ 汉语的字:五言诗。七言绝句。洋洋万言。 ◎ 语助词,无义:言归于好。“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 姓。

忘言造句
1、有时要感谢生活中的那些挫折和伤害,正是它们成就了你的隐忍、含蓄、修行。让你懂得日暮苍山之美,让你在渐渐远离那些是非和世俗时知道此中有真意,不辩亦忘言。无论何时,沉默和守口如瓶都是人生中最美好和最难以做到的境界。雪小禅。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
1、他们在工作上配合得特别好,总是得意忘言。2、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3、沩山在得意忘言这一点上是和庄子完全相同的。4、魏晋玄学的“得意忘言”论对我国古典美学产生了深远影响。5、他们在工作上配合得特别好,总是得意忘言。
想听(xiangti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想听 xiangting.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