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吏事
吏事
lì shì
  • 吏事的解释
  • 1.政事,官务。 2.指刑狱之事。

  • 词语解释:

  • 政事,官务。指刑狱之事。吏事[lìshì]⒈政事,官务。⒉指刑狱之事。
  • 引证解释:

  • ⒈政事,官务。《南齐书·倖臣传·刘系宗》:“係宗久在朝省,闲於职事。引明帝曰:‘学士不堪治国,唯大读书耳。一刘係宗足持如此辈五百人。’其重吏事如此。”《新唐书·封伦传》:“虞世基得幸煬帝,然不悉吏事,处可失宜。”清姚鼐《中宪大夫云南临安府知府王君墓志铭》:“君厌吏事,遂不復就官。”⒉指刑狱之事。引《史记·韩信卢绾列传》:“高祖为布衣时,有吏事辟匿,卢綰常随出入上下。”
  • 网络解释:

  • 吏事吏事:lìshì
  • 综合释义:

  • 政事,官务。《南齐书·倖臣传·刘系宗》:“係宗久在朝省,闲於职事。明帝曰:‘学士不堪治国,唯大读书耳。一刘係宗足持如此辈五百人。’其重吏事如此。”《新唐书·封伦传》:“虞世基得幸煬帝,然不悉吏事,处可失宜。”清姚鼐《中宪大夫云南临安府知府王君墓志铭》:“君厌吏事,遂不復就官。”指刑狱之事。《史记·韩信卢绾列传》:“高祖为布衣时,有吏事辟匿,卢綰常随出入上下。”
  • 网友释义:

  • 吏事lìshì(1).政事,官务。《南齐书·幸臣传·刘系宗》:“系宗久在朝省,闲於职事。明帝曰:‘学士不堪治国,唯大读书耳。一刘系宗足持如此辈五百人。’其重吏事如此。”《新唐书·封伦传》:“虞世基得幸炀帝,然不悉吏事,处可失宜。”清·姚鼐《中宪大夫云南临安府知府王君墓志铭》:“君厌吏事,遂不复就官。”章太炎《章太炎全集·别录乙·汤斌》:“汤斌本意欲以此养高,出而缘饰吏事.故终身无自得。”(2).指刑狱之事。《史记·韩信卢绾列传》:“高祖为布衣时,有吏事辟匿,卢绾常随出入上下。”
  • 汉语大词典:

  • (1).政事,官务。《南齐书·倖臣传·刘系宗》:“系宗久在朝省,闲于职事。明帝曰:‘学士不堪治国,唯大读书耳。一刘系宗足持如此辈五百人。’其重吏事如此。”《新唐书·封伦传》:“虞世基得幸炀帝,然不悉吏事,处可失宜。”清姚鼐《中宪大夫云南临安府知府王君墓志铭》:“君厌吏事,遂不复就官。”(2).指刑狱之事。《史记·韩信卢绾列传》:“高祖为布衣时,有吏事辟匿,卢绾常随出入上下。”
  • 其他释义:

  • 1.政事,官务。2.指刑狱之事。
吏事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lì

[lì]

旧时代的大小官员:吏治。官吏。 ◎ 旧指小公务员:吏员。胥吏(地方官府中办理文书的人)。

读音:shì

[shì]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事情。事件。事业。 ◎ 变故:事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事端。 ◎ 职业:谋事(指找职业)。 ◎ 关系和责任:你走吧,没你的事了。 ◎ 办法:光着急也不是事儿,还得另找出路。 ◎ 做,治:不事生产。无所事事。 ◎ 服侍:事父母。

吏事造句
1、周乐说余正酉从小就喜欢作诗,不愿钻营功名,这才是他的真正志向,“然少有诗癖,雅不欲以吏事显”。 2、判是盛行唐代官场,用四六骈文书写的司法文书,也是应试考生科举及第之后、授官之前“覆其吏事”的重要科目。
1、葆桢精核吏事,治尚严肃,属吏懔懔奉职,宿将骄蹇者绳以法,不稍假借。2、以吏事精敏,善决疑狱著称。3、西汉中期燕刺王刘旦曾对群臣诡称:寡人赖先帝休德,获奉北藩,亲受明沼,职吏事,领库兵,任重职大。4、江南自军事定后已逾十年,疆吏习为宽大,葆桢精覈吏事,治尚严肃,属吏懔懔奉职。5、康熙时期的索额图、...
想听(xiangti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想听 xiangting.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