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取灯儿
取灯儿
qǔ dēnɡ ér
  • 取灯儿的解释
  • 1.削竹木成薄片或细条,顶端涂硫黄少许,用来点火,叫"取灯儿",也叫"发烛"。 2.华北地区旧时也称火柴为洋取灯儿或取灯儿。

  • 词语解释:

  • 削竹木成薄片或细条,顶端涂硫黄少许,用来点火,叫'取灯儿',也叫'发烛'。华北地区旧时也称火柴为洋取灯儿或取灯儿。
  • 基础解释:

  • 削竹木成薄片或细条,顶端涂硫黄少许,用来点火,叫/'取灯儿/',也叫/'发烛/'。华北地区旧时也称火柴为洋取灯儿或取灯儿。
  • 引证解释:

  • ⒈削竹木成薄片或细条,顶端涂硫黄少许,用来点火,叫“取灯儿”,也叫“发烛”。引《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婆子道:‘忘带个取灯儿去了。’又走转来。”⒉华北地区旧时也称火柴为洋取灯儿或取灯儿。引邓友梅《寻访“画儿韩”》:“北平临解放时百业萧条,他败落到打小鼓换洋取灯儿的份上了。”
  • 网络解释:

  • 取灯儿1827年,英国人发明了现代火柴,它是人类在取火方法上的重大突破,给人们劳动生活带来方便。道光年间,西方国家将火柴作为“贡品”极少量地进入中国,后商家见有利可图,大量出口输入我国。从此,火柴进入中国市场,国人称之为“洋火”。
  • 综合释义:

  • 削竹木成薄片或细条,顶端涂硫黄少许,用来点火,叫“取灯儿”,也叫“发烛”。《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婆子道:‘忘带个取灯儿去了。’又走转来。”华北地区旧时也称火柴为洋取灯儿或取灯儿。邓友梅《寻访“画儿韩”》:“北平临解放时百业萧条,他败落到打小鼓换洋取灯儿的份上了。”取灯儿[qǔdēngér]引火用的易燃物,旧时用以点灯。《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婆子道:『忘带个取灯儿去了。』」《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八回》:「一分火石火链片儿,一把手取灯儿,一块磨刀石。」
  • 汉语大词典:

  • (1).削竹木成薄片或细条,顶端涂硫黄少许,用来点火,叫“取灯儿”,也叫“发烛”。《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婆子道:‘忘带个取灯儿去了。’又走转来。”(2).华北地区旧时也称火柴为洋取灯儿或取灯儿。邓友梅《寻访“画儿韩”》:“北平临解放时百业萧条,他败落到打小鼓换洋取灯儿的份上了。”
  • 国语辞典:

  • 引火用的易燃物,旧时用以点灯。
  • 辞典修订版:

  • 引火用的易燃物,旧时用以点灯。《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婆子道:『忘带个取灯儿去了。』」《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八回》:「一分火石火链片儿,一把手取灯儿,一块磨刀石。」
  • 其他释义:

  • 1.削竹木成薄片或细条,顶端涂硫黄少许,用来点火,叫'取灯儿',也叫'发烛'。2.华北地区旧时也称火柴为洋取灯儿或取灯儿。
取灯儿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qǔ

[qǔ]

拿:索取。取书。取款。窃取。 ◎ 选择:选取。取材。取景。取道。取样。 ◎ 采用:采取。听取。吸取。可取。取精用弘。 ◎ 得到,招致:获取。取经。取偿。取悦。 ◎ 消去:取消。取缔。

读音:dēng

[dēng]

照明的器具:电灯。路灯。灯火(泛指亮的灯)。灯语(通讯方法之一)。灯标。 ◎ 其它用途的发光、发热装置:红绿灯。指示灯。酒精灯。 ◎ 装饰张挂的彩灯:灯节。灯市。河灯。冰灯。

读音:ér

[ér]

小孩子:儿戏。 ◎ 年轻的人(多指青年男子):男儿。儿女情。 ◎ 男孩子:儿子。生儿育女。 ◎ 雄性的马:儿马。

取灯儿造句
1、值得一提的是,剧中有不少台词都是地道的北京话,还有一些名词因为时代的变迁已经消失,比如认头、取灯儿、界壁儿、猴顶灯、蛤蟆夯、蒙事行等等。2、地道的北京话台词十分“接地气”,如认头、取灯儿、界壁儿、猴顶灯、蛤蟆夯、蒙行事等,都让人深刻地体会到老北京的民俗。3、而剧中地道的北京话台词也很“接地气”,...
想听(xiangti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想听 xiangting.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