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剥肤
剥肤
bāo fū
  • 剥肤的解释
  • 1.语本《易.剥》:"剥床以肤,切近灾也。"谓灾祸已迫其身。

  • 词语解释:

  • 语本《易.剥》:'剥床以肤,切近灾也。'谓灾祸已迫其身。剥肤[bōfū]⒈语本《易·剥》:“剥床以肤,切近灾也。”谓灾祸已迫其身。
  • 基础解释:

  • 谓灾祸已迫其身。
  • 引证解释:

  • ⒈谓灾祸已迫其身。引语本《易·剥》:“剥牀以肤,切近灾也。”唐韩愈《郓州溪堂诗序》:“剥肤椎髓,公私扫地赤立,新旧不相保持。”《明史·董基传》:“设奸人窜其中,一旦缓急,外廷不得闻,宿卫不及备,此公等剥肤患也。”明归有光《备倭事略》:“不知四郊既空,便有剥肤之势。”
  • 网络解释:

  • 剥肤剥肤是汉语词汇,拼音为bōfū,意思是谓灾祸已迫其身。
  • 综合释义:

  • 语本《易·剥》:“剥牀以肤,切近灾也。”谓灾祸已迫其身。唐韩愈《郓州溪堂诗序》:“剥肤椎髓,公私扫地赤立,新旧不相保持。”《明史·董基传》:“设奸人窜其中,一旦缓急,外廷不得闻,宿卫不及备,此公等剥肤患也。”明归有光《备倭事略》:“不知四郊既空,便有剥肤之势。”剥肤[bōfū]谓灾祸已迫其身。语本《易经.剥卦.六四.象曰》:「剥床以肤,切近灾也。」比喻灾害迫近人身。《明史.卷二三四.董洪春传》:「设奸人窜其中,一旦缓急,外廷不得闻,宿卫不及备,此公等剥肤患也。」
  • 汉语大词典:

  • 语本《易·剥》:“剥床以肤,切近灾也。”谓灾祸已迫其身。唐韩愈《郓州溪堂诗序》:“剥肤椎髓,公私扫地赤立,新旧不相保持。”《明史·董基传》:“设奸人窜其中,一旦缓急,外廷不得闻,宿卫不及备,此公等剥肤患也。”明归有光《备倭事略》:“不知四郊既空,便有剥肤之势。”
  • 国语辞典:

  • 损害肌肤。语本《易经.剥卦.六四.象曰》:「剥床以肤,切近灾也。」比喻灾害迫近人身。《明史.卷二三四.董洪春传》:「设奸人窜其中,一旦缓急,外廷不得闻,宿卫不及备,此公等剥肤患也。」剥肤[bōfū]⒈损害肌肤。语本比喻灾害迫近人身。引《易经·剥卦·六四·象曰》:「剥床以肤,切近灾也。」《明史·卷二三四·董洪春传》:「设奸人窜其中,一旦缓急,外廷不得闻,宿卫不及备,此公等剥肤患也。」
  • 其他解释:

  • 谓损害及于人身也。今俗称迫切之灾害曰剥肤之痛。《易经·剥卦》:「剥牀以肤,凶。」注:「牀,民之所以安,剥道浸长,牀既剥尽,以及人身,靡所不凶。」;唐、韩愈〈郓州谿堂诗序〉:「剥肤椎髓,公私扫地。」
  • 其他释义:

  • 1.语本《易.剥》:'剥床以肤,切近灾也。'谓灾祸已迫其身。
剥肤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bāo,bō

[bāo,bō]

去掉外面的皮或其他东西:剥皮。剥花生。

读音:fū

[fū]

肉体表面的皮:皮肤。肌肤。切肤之痛。体无完肤。 ◎ 表面的,浅薄的:肤浅。肤泛。 ◎ 大:“薄伐猃狁,以奏肤公”(“肤公”即“大功”)。

剥肤造句
1、金不换痛苦的摇了摇头,耳膜的剧烈震动渐渐缓解,其实比起身体的疼痛,精神的歧视更让他有剥肤之痛。2、金云英听了,直有剥肤之痛,切骨之恨,痛则孩儿生出便几乎成了废人,恨则大周国的皇帝卑鄙歹毒,将一家亲人残害成如此这般。3、即使有镇静剂也无法完全控制住这剥肤之痛。4、改革维新,屡进屡退,剥肤存液,以有...
1、眼下体内这一股股的阴柔之气难以排出,如剥肤之痛,苦不可言,这可如何是好?2、的抱起自己不小心剪掉的花枝,顿足捶胸、肝胆欲碎的苦不堪言,犹如剥肤之痛。3、眼下体内这一股股的阴柔之气难以排出,如剥肤之痛,苦不可言,这可如何是好?4、玉丹肉身渐渐灰败枯萎,精血断流,骨骼崩溃,经脉错裂,在这过程中,所承...
1、即使有镇静剂也无法完全控制住这剥肤之痛。 2、只是这剥肤之痛犹如万蚁噬骨,苦不堪言。
想听(xiangti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想听 xiangting.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