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判司
判司
pàn sī
  • 判司的解释
  • 1.古代官名。唐代节度使﹑州郡长官的僚属,分别掌管批判文牍等事务。亦用以称州郡佐吏。

  • 词语解释:

  • 古代官名。唐代节度使﹑州郡长官的僚属,分别掌管批判文牍等事务。亦用以称州郡佐吏。判司[pànsī]⒈古代官名。唐代节度使、州郡长官的僚属,分别掌管批判文牍等事务。亦用以称州郡佐吏。
  • 基础解释:

  • 古代官名。
  • 引证解释:

  • ⒈古代官名。唐代节度使、州郡长官的僚属,分别掌管批判文牍等事务。亦用以称州郡佐吏。引《旧唐书·职官志一》:“镇军满二万人以上诸曹判司。”唐白居易《自吟拙什因有所怀》诗:“趁向江陵府,三年作判司。”宋陆游《送子龙赴吉州掾》诗:“判司比唐时,犹幸免笞箠。”
  • 网络解释:

  • 判司唐代,节度使、州郡等僚属均置有判官,以分曹判事,称为“判司”。也用“判司”之名通称州郡的佐官。
  • 综合释义:

  • 古代官名。唐代节度使、州郡长官的僚属,分别掌管批判文牍等事务。亦用以称州郡佐吏。《旧唐书·职官志一》:“镇军满二万人以上诸曹判司。”唐白居易《自吟拙什因有所怀》诗:“趁向江陵府,三年作判司。”宋陆游《送子龙赴吉州掾》诗:“判司比唐时,犹幸免笞箠。”判司[pànsī]唐代节度使﹑州郡长官的僚属,分别掌管批判文牍等事务。亦用以称州郡佐吏。
  • 汉语大词典:

  • 古代官名。唐代节度使、州郡长官的僚属,分别掌管批判文牍等事务。亦用以称州郡佐吏。《旧唐书·职官志一》:“镇军满二万人以上诸曹判司。”唐白居易《自吟拙什因有所怀》诗:“趁向江陵府,三年作判司。”宋陆游《送子龙赴吉州掾》诗:“判司比唐时,犹幸免笞箠。”
  • 国语辞典:

  • 职官名。唐朝节度使、州郡的僚属,属专司批判文牍的小官。判司[pànsī]⒈职官名。唐朝节度使、州郡的僚属,属专司批判文牍的小官。
  • 其他解释:

  • 司批判文牍之官名。唐、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诗:「判司卑官不堪说,未免捶楚尘埃闲。」;唐、元稹〈酬孝甫见赠十首〉诗:「多道萧何作判司。」
  • 其他释义:

  • 1.古代官名。唐代节度使﹑州郡长官的僚属,分别掌管批判文牍等事务。亦用以称州郡佐吏。
判司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pàn

[pàn]

区别,分辨,断定:判明。判辨。判据。判读(利用已知的视觉信息符号来判断新获得的视觉信息的含义)。判断。 ◎ 分开,截然不同:判然。判若两人。判若鸿沟。 ◎ 评定:裁判。谈判。判卷子。 ◎ 司法机关对案件的裁决:判词。判决。判案。 ◎ 古代官名:通判。判官(中国唐、宋两代辅助地方长官处理公事的人员,传说中借指阎王手下管生死簿的官)。

读音:sī

[sī]

主管,操作:司法。司机。司令。司南(古代用磁石做成的辨别方向的仪器,为现在指南针的始祖)。司空(a.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长官;b.复姓)。司徒(a.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土地和徒役的长官,后为丞相;b.复姓)。司马(a.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务的长官;b.复姓)。司寇(a.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刑狱、纠察的长官;b.复姓)。 ◎ 官署名称:人事司。 ◎ 视察:司日月之长短。 ◎ 姓。

判司造句
1、金銮殿里书残纸,乞与荆州元判司。不忍拈将等闲用,半封京信半题诗。元稹2、眼见裴垍如此重视感情,如此珍惜友谊,老朋友心里美滋滋的,乘机请求裴垍将自己调来长安,弄一个“京府判司”的官儿当当。3、昔闻判司论此事,凡选人或需次多年,旅食匮乏;或赴官远地,资斧艰难,此不得已而举债。4、当司马楚人向他们说明...
想听(xiangti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想听 xiangting.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