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假托
假托
jiǎ tuō
  • 假托的解释
  • ①推托:他~家里有事,站起来先走了。 ②假冒:他~经理的名义签订合同。 ③凭借:寓言是~故事来说明道理的文学作品。

  • 词语解释:

  • 假托jiǎtuō。(1)借故推托。(2)冒名顶替。(3)假借;凭借。假托[jiǎtuō]⒈借故推托。例假托有事。英onthepretextof;⒉冒名顶替。英undersb.else’sname;⒊假借;凭借。例小品是假托故事来讽刺时弊的表演。英bymeansof;
  • 基础解释:

  • ∶借故推托假托有事[undersbelse’sname]∶冒名顶替∶假借;凭借小品是假托故事来讽刺时弊的表演
  • 引证解释:

  • ⒈见“假託”。
  • 网络解释:

  • 假托(词语)假托,读音为jiǎtuō,汉语词语,意思是指借故推托。
  • 综合释义:

  • 见“假託”。假托[jiǎtuō]虚拟、虚构。《隋书.卷七八.艺术传.序》:「或变乱阴阳,曲成君欲,或假托神怪,荧惑民心。」《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七》:「天下的事,才有假,便有真。那神仙鬼怪,固然有假托的,也原自有真实的,未可执了一个见识,道总是虚妄的事。」也作「假托」。假冒、伪托。如:「这件事分明是别人做的,却假托张小姐的名义,使她蒙上不白之冤。」凭借、依托。如:「寓言通常假托故事来说明做人处事的道理。」藉口、托词。《警世通言.卷一五.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凡质物值钱者,才足了年数,就假托变卖过了,不准赎取。如此刻剥贫户,以致肥饶。」
  • 网友释义:

  • 假托,读音为jiǎtuō,汉语词语,意思是指借故推托。
  • 汉语大词典:

  • 见“假托”。亦作“假托”。(1).虚拟;虚构。晋袁宏《后汉纪·光武纪》:“子房玄算,高祖之蓍龟也。始者相得,非子房不谋也。海内既安,杜门不出,假托神仙,仅乃获免。”《隋书·艺术传序》:“或变乱阴阳,曲成君欲;或假托神怪,荧惑民心。”《朱子语类》卷六五:“《易》则未曾有此事,先假托都说在这里。”《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七:“只看《太平广记》以后许多记载之书,中间尽多遇神遇鬼的,说得的的确确,难道尽是假托出来不成?”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这些议论是不是稗官小说的作者所假托的,不得而知。”(2).犹假冒,伪托。《元典章·台纲二·察司合察事理》:“随处若有假托正一,妄造妖言,煽惑人心,涉于背义者严责。”明杨慎《升庵诗话》卷十四:“李陵众作,总杂不类,殆是假托,非尽陵志。”清戴名世《老子论上》:“自申不害、韩非假托老子之说,而使老子蒙诟万世。”徐特立《关于研究历史的几个重要问题》:“伪书一部分是后人为自己辩护假托的。”(3).依托,凭借。唐刘知几《史通·叙事》:“史臣撰录,亦同彼文章,假托古词,翻易今语。润色之滥,萌于此矣。”《宋史·宁宗纪一》:“夫韩侂胄假托声势,窃弄威福。”明李贽《焚书·寄答留都》:“谁肯趋炎附热,假托师弟名色以争奔竞耶?”(4).托辞,借口。《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又凡质物值钱者才足了年数,就假托变卖过了,不准赎取,如此刻剥贫户,以致肥饶。”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倩儿》:“女欲澄假托读书,留居于此。”洪深《申屠氏》第二本:“婢子见机,即取桌上壶,假托添酒,回身便走。”
  • 国语辞典:

  • 虚拟、虚构。《隋书.卷七八.艺术传.序》:「或变乱阴阳,曲成君欲,或假托神怪,荧惑民心。」《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七》:「天下的事,才有假,便有真。那神仙鬼怪,固然有假托的,也原自有真实的,未可执了一个见识,道总是虚妄的事。」也作「假托」,如:「这件事分明是别人做的,却假托张小姐的名义,使她蒙上不白之冤。」假托[jiǎtuō]⒈虚拟、虚构。也作「假托」。引《隋书·卷七八·艺术传·序》:「或变乱阴阳,曲成君欲,或假托神怪,荧惑民心。」《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七》:「天下的事,才有假,便有真。那神仙鬼怪,固然有假托的,也原自有真实的,未可执了一个见识,道总是虚妄的事。」⒉假冒、伪托。例如:「这件事分明是别人做的,却假托张小姐的名义,使她蒙上不白之冤。」⒊凭借、依托。例如:「寓言通常假托故事来说明做人处事的道理。」⒋借口、托词。引《警世通言·卷一五·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凡质物值钱者,才足了年数,就假托变卖过了,不准赎取。如此刻剥贫户,以致肥饶。」英语topretend,touseapretext,tomakesthup,topassoneselfoffassbelse,tomakeuseof
  • 辞典修订版:

  • 虚拟、虚构。《隋书.卷七八.艺术传.序》:「或变乱阴阳,曲成君欲,或假托神怪,荧惑民心。」《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七》:「天下的事,才有假,便有真。那神仙鬼怪,固然有假托的,也原自有真实的,未可执了一个见识,道总是虚妄的事。」也作「假托」。假冒、伪托,如:「这件事分明是别人做的,却假托张小姐的名义,使她蒙上不白之冤。」凭借、依托,如:「寓言通常假托故事来说明做人处事的道理。」藉口、托词。《警世通言.卷一五.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凡质物值钱者,才足了年数,就假托变卖过了,不准赎取。如此刻剥贫户,以致肥饶。」
  • 其他解释:

  • 假借依托也。《宋史·宁宗纪》:「假托声势,窃弄威福。」;唐、锺辂《前定录》:「当有妖怪假托人事。」
  • 英语:

  • use as a pretext,
  • 法语:

  • prétexter、sous prétexte de、sous le couvert de、sous couleur de
  • 其他释义:

  • ①推托:他~家里有事,站起来先走了。②假冒:他~经理的名义签订合同。③凭借:寓言是~故事来说明道理的文学作品。
假托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jià,jiǎ,xiá

[jià,jiǎ,xiá]

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与“真”相对:假山。假话。假冒。假释。假死。虚假。真假。弄虚作假。 ◎ 借用,利用:假借。假货。假道(借路)。假手(利用他人为自己办事)。假公济私。不假思索(用不着想)。 ◎ 〔假名〕日本文所用的字母,多借用汉字的偏旁。楷书称“片假假”,草书称“平假假”。 ◎ 据理推断,有待验证的:假设。假使。假令。假如。假若。

读音:tuō

[tuō]

用手掌承着东西:两手托着下巴。 ◎ 陪衬,铺垫:衬托。烘托。 ◎ 承着器物的东西:托盘。 ◎ 寄,暂放:托身;托迹(均指遁居深山寄身于世外,以逃避世事)。 ◎ 请别人代办:委托。拜托。嘱托。 ◎ 借故推委或躲闪:推托。托故。 ◎ 信赖,凭借:托名。托庇。 ◎ 压强单位。

假托造句
1、余:我同意,似乎确实就是这么一回事,这就像他们可以假托反艺术、反异见、反三俗等莫名其妙的廉价借口,随便监视、随便乱抓人一样。2、萼所厚医官李梦鹤假托进书,夤缘受职,居室相邻,中开便户往来,常与萼家人吴从周等居间。3、一般都说王莽是"托古改制",认为他的真正目的是改制或篡权,"古"只是一个幌子,只...
1、网络媒体被利用的实际是被异化的媒介权力,只是这种媒介权力被假托为某种传播技术。2、一般都说王莽是"托古改制",认为他的真正目的是改制或篡权,"古"只是一个幌子,只是假托。3、假托神道以遁身,超然物外以君臣相残,韩信之死,可以略窥张良之神算也。4、职位空缺可假托报纸公布于众.5、这首诗中有几行假托...
想听(xiangti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想听 xiangting.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