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京观
京观
jīnɡ ɡuān
  • 京观的解释
  • 1.古代战争中,胜者为了炫耀武功,收集敌人尸首,封土而成的高冢。

  • 词语解释:

  • 古代战争中,胜者为了炫耀武功,收集敌人尸首,封土而成的高冢。京观[jīngguān]⒈古代战争中,胜者为了炫耀武功,收集敌人尸首,封土而成的高冢。
  • 引证解释:

  • ⒈古代战争中,胜者为了炫耀武功,收集敌人尸首,封土而成的高冢。引《左传·宣公十二年》:“君盍筑武军,而收晋尸以为京观。”杜预注:“积尸封土其上,谓之京观。”《后汉书·皇甫嵩传》:“首获十餘万人,筑京观於城南。”明徐渭《上督府公生日诗》:“鲸鯢久已封京观,翡翠行看出越裳。”章炳麟《訄书·弭兵难》:“口血未乾,陈蔡之社为京观。”
  • 网络解释:

  • 京观京观,古代为炫耀武功,聚集敌尸,封土而成的高冢。【示例】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四回:“潘党请收晋尸,筑为‘京观’,以彰武功于万世。”明杜云构《袁节寰晋大司马奉命乘传锦还序》:“先生(袁可立)封之,京观岳如也。”
  • 网友释义:

  • 京观,古代为炫耀武功,聚集敌尸,封土而成的高冢。【示例】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四回:“潘党请收晋尸,筑为‘京观’,以彰武功于万世。”明梁云构《袁节寰晋大司马奉命乘传锦还序》:“先生(袁可立)封之,京观岳如也。”京观:京,谓高丘也;观,阙型也。古人杀贼,战捷陈尸,必筑京观,以为藏尸之地。古之战场所在有之。(张岱《夜航船》)
  • 汉语大词典:

  • 古代战争中,胜者为了炫耀武功,收集敌人尸首,封土而成的高冢。《左传·宣公十二年》:“君盍筑武军,而收晋尸以为京观。”杜预注:“积尸封土其上,谓之京观。”《后汉书·皇甫嵩传》:“首获十馀万人,筑京观于城南。”明徐渭《上督府公生日诗》:“鲸鲵久已封京观,翡翠行看出越裳。”章炳麟《訄书·弭兵难》:“口血未乾,陈蔡之社为京观。”
  • 国语辞典:

  • 古代战争胜利者为显示战功,收集敌人的尸首,封土而成的高冢。《左传.宣公十二年》:「君盍筑武军,而收晋尸以为京观。」《后汉书.卷七一.皇甫嵩传》:「首获十余万人,筑京观于城南。」也作「京丘」。京观[jīngguàn]⒈古代战争胜利者为显示战功,收集敌人的尸首,封土而成的高冢。也作「京丘」。引《左传·宣公十二年》:「君盍筑武军,而收晋尸以为京观。」《后汉书·卷七一·皇甫嵩传》:「首获十余万人,筑京观于城南。」
  • 辞典修订版:

  • 古代战争胜利者为显示战功,收集敌人的屍首,封土而成的高塚。《左传.宣公十二年》:「君盍筑武军,而收晋尸以为京观。」《后汉书.卷七一.皇甫嵩传》:「首获十余万人,筑京观于城南。」也作「京丘」。
  • 其他释义:

  • 1.古代战争中,胜者为了炫耀武功,收集敌人尸首,封土而成的高冢。
京观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jīng

[jīng]

国都(现特指中国首都北京):京城。京都。京华(因京都是文物、人才汇集的地方,所以称京都为“京华”)。京畿(国都和国都附近的地方)。京剧。京师(首都的旧称)。京绣。京菜。 ◎ 大。 ◎ 古代数名,指一千万,亦指一亿兆。 ◎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京族。 ◎ 姓。

读音:guàn,guān

[guàn,guān]

看,察看:观看。观止(赞叹所看到的事物极端完美,无以复加)。观风(a.暗中察看动静,以定行止;b.观察民间风俗习惯,生活状态)。观阵。观赏。观察。观感。参观。 ◎ 看到的景象或样子:观瞻(a.事物的外观、景象及其留给人们的印象;b.注视,瞻望)。大观。奇观。 ◎ 对事物的看法、认识:观点。观念。主观。客观。世界观。

京观造句
1、根据明代张岱著的《夜航船》记载:谓高丘如京;观,阙形也。 2、为完成帝命,他屠城灭村,尸构京观无所不用其极。 3、去岁朐山大歼丑类,宜为京观,用旌武功;但伐罪吊民,皇王盛轨,掩骼埋胔,仁者用心。
想听(xiangti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想听 xiangting.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