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二崤
二崤
èr xiáo
  • 二崤的解释
  • 1.即崤山。因崤山分为东崤﹑西崤,故称。在今河南省洛宁县西北。崤,一作"殽"。汉班固《西都赋》:"左据函谷﹑二崤之阻,表以太华﹑终南之山。"南朝梁沈约《应诏乐游苑饯别吕僧珍诗》:"推毂二崤岨,扬旆九河阴。"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河南道一》:"二崤山又名嵚崟山,在县(永宁)北二十八里……自东崤至西崤三十五里。东崤长坡数里,峻阜絶涧,车不得方轨;西崤全是石坂十二里,险絶不异东崤。"亦以喻宦途险恶。唐皮日休《新秋言怀寄鲁望三十韵》:"时事方千蝎,公途正二崤。"

  • 词语解释:

  • 即崤山。因崤山分为东崤、西崤,故称。在今河南省·洛宁县西北。崤,一作“殽”。二崤[èrxiáo]⒈即崤山。因崤山分为东崤、西崤,故称。在今河南省·洛宁县西北。崤,一作“殽”。
  • 引证解释:

  • ⒈即崤山。因崤山分为东崤、西崤,故称。在今河南省洛宁县西北。崤,一作“殽”。引汉班固《西都赋》:“左据函谷、二崤之阻,表以太华、终南之山。”南朝梁沉约《应诏乐游苑饯别吕僧珍诗》:“推轂二崤岨,扬旆九河阴。”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河南道一》:“二崤山又名嶔崟山,在县(永寧)北二十八里……自东崤至西崤三十五里。东崤长坡数里,峻阜絶涧,车不得方轨;西崤全是石坂十二里,险絶不异东崤。”亦以喻宦途险恶。唐皮日休《新秋言怀寄鲁望三十韵》:“时事方千蝎,公途正二崤。”
  • 网络解释:

  • 二崤二崤是词语词汇,拼音是èrxiáo,注音是ㄦˋㄒㄧㄠˊ。
  • 综合释义:

  • 即崤山。因崤山分为东崤、西崤,故称。在今河南省洛宁县西北。崤,一作“殽”。汉班固《西都赋》:“左据函谷、二崤之阻,表以太华、终南之山。”南朝梁沉约《应诏乐游苑饯别吕僧珍诗》:“推轂二崤岨,扬旆九河阴。”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河南道一》:“二崤山又名嶔崟山,在县(永寧)北二十八里……自东崤至西崤三十五里。东崤长坡数里,峻阜絶涧,车不得方轨;西崤全是石坂十二里,险絶不异东崤。”亦以喻宦途险恶。唐皮日休《新秋言怀寄鲁望三十韵》:“时事方千蝎,公途正二崤。”二崤[èrxiáo]
  • 汉语大词典:

  • 即崤山。因崤山分为东崤、西崤,故称。在今河南省洛宁县西北。崤,一作“殽”。汉班固《西都赋》:“左据函谷、二崤之阻,表以太华、终南之山。”南朝梁沈约《应诏乐游苑饯别吕僧珍诗》:“推毂二崤岨,扬旆九河阴。”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河南道一》:“二崤山又名嵚崟山,在县(永宁)北二十八里……自东崤至西崤三十五里。东崤长坡数里,峻阜绝涧,车不得方轨;西崤全是石坂十二里,险绝不异东崤。”亦以喻宦途险恶。唐皮日休《新秋言怀寄鲁望三十韵》:“时事方千蝎,公途正二崤。”
  • 其他释义:

  • 1.即崤山。因崤山分为东崤﹑西崤,故称。在今河南省洛宁县西北。崤,一作'殽'。汉班固《西都赋》:'左据函谷﹑二崤之阻,表以太华﹑终南之山。'南朝梁沈约《应诏乐游苑饯别吕僧珍诗》:'推毂二崤岨,扬旆九河阴。'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河南道一》:'二崤山又名嵚崟山,在县(永宁)北二十八里……自东崤至西崤三十五里。东崤长坡数里,峻阜絶涧,车不得方轨;西崤全是石坂十二里,险絶不异东崤。'亦以喻宦途险恶。唐皮日休《新秋言怀寄鲁望三十韵》:'时事方千蝎,公途正二崤。'
二崤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èr

[èr]

数名:一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贰”代)。 ◎ 双,比:独一无二。 ◎ 两样,别的:二话。不二价。

读音:xiáo

[xiáo]

〔崤山〕山名,在中国河南省。

想听(xiangti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想听 xiangting.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