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乡邑
乡邑
xiānɡ yì
  • 乡邑的解释
  • 1.上古指乡遂的城邑。犹乡里。 2.秦汉以后多指县以下的小镇。 3.家乡,故里。 4.同乡。

  • 词语解释:

  • 上古指乡遂的城邑。犹乡里。秦汉以后多指县以下的小镇。家乡,故里。同乡。乡邑[xiāngyì]⒈上古指乡遂的城邑。犹乡里。⒉秦汉以后多指县以下的小镇。⒊家乡,故里。⒋同乡。
  • 基础解释:

  • 上古指乡遂的城邑。犹乡里。秦汉以后多指县以下的小镇。家乡,故里。同乡。
  • 引证解释:

  • ⒈上古指乡遂的城邑。犹乡里。引《周礼·地官·乡师》:“以司徒之大旗,致众庶而陈之,以旗物辨乡邑,而治其政令刑禁。”郑玄注:“邑犹里也。”孙诒让正义:“此乡邑亦犹言乡里。凡六乡五比为閭,则聚居为城邑,犹之里宰。六遂之邑为五邻聚居。《小司徒》都鄙之邑为四井聚居也。然则辨乡邑者谓即六乡之众而辨其某乡某邑耳。”《大戴礼记·文王官人》:“慈惠而有理者,使是掌乡邑而治父子。”卢辩注:“乡,乡遂。邑,公邑。”⒉秦汉以后多指县以下的小镇。引《史记·樊郦滕灌列传》:“噲以相国击卢綰,破其丞相抵蓟南,定燕地凡县十八,乡邑五十一。”汉张衡《西京赋》:“郊甸之内,乡邑殷賑。”梁启超《新史学·史学之界说》:“夫欲求人类进化之真相,必当合人类全体而比较之,通古今文野之界而观察之,内自乡邑之法团,外至五洲之全局……何一而非客观所当取材者?”⒊家乡,故里。引《墨子·号令》:“发候,必使乡邑忠信善重士。有亲戚妻子,厚奉资之。”三国魏曹植《白马篇》:“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唐韩愈《桃源图》诗:“初来犹自念乡邑,岁久此地还成家。”清方苞《读经解》:“而承其学者,復以教於乡邑,各自为方,不能相通。”⒋同乡。引《周书·冯迁传》:“﹝迁﹞唯以谦恭接待乡邑,人无怨者。”《南史·王懿传》:“北土重同姓,并谓之骨肉,有远相投者,莫不竭力营赡。若有一人不至者,以为不义,不为乡邑所容。”明李东阳《贞则堂诗》:“忆昔归夫君,君家妾乡邑。”
  • 网络解释:

  • 乡邑乡邑,汉语词汇。
  • 释义:

  • 上古指乡遂的家乡,故里。同乡。城邑。秦汉以后多指县以下的小镇。
  • 综合释义:

  • 上古指乡遂的城邑。犹乡里。《周礼·地官·乡师》:“以司徒之大旗,致众庶而陈之,以旗物辨乡邑,而治其政令刑禁。”郑玄注:“邑犹里也。”孙诒让正义:“此乡邑亦犹言乡里。凡六乡五比为閭,则聚居为城邑,犹之里宰。六遂之邑为五邻聚居。《小司徒》都鄙之邑为四井聚居也。然则辨乡邑者谓即六乡之众而辨其某乡某邑耳。”《大戴礼记·文王官人》:“慈惠而有理者,使是掌乡邑而治父子。”卢辩注:“乡,乡遂。邑,公邑。”秦汉以后多指县以下的小镇。《史记·樊郦滕灌列传》:“噲以相国击卢綰,破其丞相抵蓟南,定燕地凡县十八,乡邑五十一。”汉张衡《西京赋》:“郊甸之内,乡邑殷賑。”梁启超《新史学·史学之界说》:“夫欲求人类进化之真相,必当合人类全体而比较之,通古今文野之界而观察之,内自乡邑之法团,外至五洲之全局……何一而非客观所当取材者?”家乡,故里。《墨子·号令》:“发候,必使乡邑忠信善重士。有亲戚妻子,厚奉资之。”三国魏曹植《白马篇》:“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唐韩愈《桃源图》诗:“初来犹自念乡邑,岁久此地还成家。”清方苞《读经解》:“而承其学者,復以教於乡邑,各自为方,不能相通。”同乡。《周书·冯迁传》:“﹝迁﹞唯以谦恭接待乡邑,人无怨者。”《南史·王懿传》:“北土重同姓,并谓之骨肉,有远相投者,莫不竭力营赡。若有一人不至者,以为不义,不为乡邑所容。”明李东阳《贞则堂诗》:“忆昔归夫君,君家妾乡邑。”
  • 汉语大词典:

  • (1).上古指乡遂的城邑。犹乡里。《周礼·地官·乡师》:“以司徒之大旗,致众庶而陈之,以旗物辨乡邑,而治其政令刑禁。”郑玄注:“邑犹里也。”孙诒让正义:“此乡邑亦犹言乡里。凡六乡五比为闾,则聚居为城邑,犹之里宰。六遂之邑为五邻聚居。《小司徒》都鄙之邑为四井聚居也。然则辨乡邑者谓即六乡之众而辨其某乡某邑耳。”《大戴礼记·文王官人》:“慈惠而有理者,使是掌乡邑而治父子。”卢辩注:“乡,乡遂。邑,公邑。”(2).秦汉以后多指县以下的小镇。《史记·樊郦滕灌列传》:“哙以相国击卢绾,破其丞相抵蓟南,定燕地凡县十八,乡邑五十一。”汉张衡《西京赋》:“郊甸之内,乡邑殷赈。”梁启超《新史学·史学之界说》:“夫欲求人类进化之真相,必当合人类全体而比较之,通古今文野之界而观察之,内自乡邑之法团,外至五洲之全局……何一而非客观所当取材者?”(3).家乡,故里。《墨子·号令》:“发候,必使乡邑忠信善重士。有亲戚妻子,厚奉资之。”三国魏曹植《白马篇》:“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唐韩愈《桃源图》诗:“初来犹自念乡邑,岁久此地还成家。”清方苞《读经解》:“而承其学者,复以教于乡邑,各自为方,不能相通。”(4).同乡。《周书·冯迁传》:“﹝迁﹞唯以谦恭接待乡邑,人无怨者。”《南史·王懿传》:“北土重同姓,并谓之骨肉,有远相投者,莫不竭力营赡。若有一人不至者,以为不义,不为乡邑所容。”明李东阳《贞则堂诗》:“忆昔归夫君,君家妾乡邑。”
  • 其他释义:

  • 1.上古指乡遂的城邑。犹乡里。2.秦汉以后多指县以下的小镇。3.家乡,故里。4.同乡。
乡邑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xiāng

[xiāng]

泛指小市镇:乡村。穷乡僻壤。 ◎ 自己生长的地方或祖籍:家乡。故乡。乡井。乡里(a.家庭久居的地方;b.同乡的人)。乡党(乡里)。乡试。 ◎ 中国行政区划基层单位,属县或县以下的行政区领导。

读音:yì

[yì]

城市,都城:城邑。都邑。 ◎ 旧指县:邑人(同乡的人)。邑庠(明清时称县学)。邑宰。 ◎ 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采邑。 ◎ 古同“悒”,愁闷不安。

乡邑造句
1、又干郡之吏,职监诸县,营护党亲,乡邑旧故,如有不副,而因公掣顿,民之困弊,咎生于此,若皆并合,则乱原自塞,三也。2、“少以才颖见称,乡邑号为奇童”,“总角辨惠,文藻清艳”。3、路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4、又进军取虑(今江苏睢宁西南)、睢陵(今江苏睢宁)、夏丘...
想听(xiangti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想听 xiangting.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