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七言
七言
qī yán
  • 七言的解释
  • 1.指七字诗句。 2.指七言诗。

  • 词语解释:

  • 指七字诗句。指七言诗。七言[qīyán]⒈指七字诗句。指七言诗。
  • 引证解释:

  • ⒈指七字诗句。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章句》:“六言七言,杂出《诗》、《骚》。”《隋书·音乐志上》:“《需雅》,八曲,七言。”清沉復《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主考出五七言各一句,刻香为限,行立构思……十六对中取七言三联,五言三联。”清赵翼《瓯北诗话·杜少陵诗》:“凡七言多上四字相连,而下三字足之。”鲁迅《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⒉指七言诗。引《汉书·东方朔传》:“朔之文辞,此二篇最善。其餘有《封泰山》……八言、七言上下,《从公孙弘借车》,凡向所録朔书具是矣。”颜师古注引晋灼曰:“八言、七言诗,各有上下篇。”《陈书·江总传》:“好学,能属文,於五言七言尤善。”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七言起於汉武柏梁。”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十:“不知唐人五言工,不必再工七言也;古体工,不必再工近体也。”
  • 网络解释:

  • 七言七言绝句是绝句的一种,属于近体诗范畴。绝句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还有很少见的六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绝句即是七言绝句。
  • 综合释义:

  • 指七字诗句。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章句》:“六言七言,杂出《诗》、《骚》。”《隋书·音乐志上》:“《需雅》,八曲,七言。”清沉復《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主考出五七言各一句,刻香为限,行立构思……十六对中取七言三联,五言三联。”清赵翼《瓯北诗话·杜少陵诗》:“凡七言多上四字相连,而下三字足之。”鲁迅《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指七言诗。《汉书·东方朔传》:“朔之文辞,此二篇最善。其餘有《封泰山》……八言、七言上下,《从公孙弘借车》,凡向所録朔书具是矣。”颜师古注引晋灼曰:“八言、七言诗,各有上下篇。”《陈书·江总传》:“好学,能属文,於五言七言尤善。”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七言起於汉武柏梁。”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十:“不知唐人五言工,不必再工七言也;古体工,不必再工近体也。”七言[qīyán]七个字的诗句。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章句》:「六言七言,杂出诗骚。」七言诗。《陈书.卷二七.江总传》:「好学,能属文,于五言七言尤善。」
  • 网友释义:

  • 七言绝句是绝句的一种,属于近体诗范畴。绝句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还有很少见的六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绝句即是七言绝句。七言绝句出现于六朝时期,成熟于唐代,盛唐时期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被称为“七绝圣手”。
  • 汉语大词典:

  • (1).指七字诗句。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章句》:“六言七言,杂出《诗》、《骚》。”《隋书·音乐志上》:“《需雅》,八曲,七言。”清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主考出五七言各一句,刻香为限,行立构思……十六对中取七言三联,五言三联。”清赵翼《瓯北诗话·杜少陵诗》:“凡七言多上四字相连,而下三字足之。”鲁迅《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2).指七言诗。《汉书·东方朔传》:“朔之文辞,此二篇最善。其馀有《封泰山》……八言、七言上下,《从公孙弘借车》,凡向所录朔书具是矣。”颜师古注引晋灼曰:“八言、七言诗,各有上下篇。”《陈书·江总传》:“好学,能属文,于五言七言尤善。”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七言起于汉武柏梁。”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十:“不知唐人五言工,不必再工七言也;古体工,不必再工近体也。”
  • 国语辞典:

  • 七个字的诗句。七言[qīyán]⒈七个字的诗句。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章句》:「六言七言,杂出诗骚。」⒉七言诗。引《陈书·卷二七·江总传》:「好学,能属文,于五言七言尤善。」
  • 辞典修订版:

  • 七个字的诗句。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章句》:「六言七言,杂出诗骚。」七言诗。《陈书.卷二七.江总传》:「好学,能属文,于五言七言尤善。」
  • 其他释义:

  • 1.指七字诗句。2.指七言诗。
七言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qī

[qī]

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 ◎ 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 ◎ 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称“做七”。

读音:yán

[yán]

讲,说:言说。言喻。言道。言欢。言情。言必有中(zhòng )(一说就说到点子上)。 ◎ 说的话:言论。言辞(亦作“言词”)。语言。言语。言简意赅。 ◎ 汉语的字:五言诗。七言绝句。洋洋万言。 ◎ 语助词,无义:言归于好。“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 姓。

七言造句
1、从语言形式上来看,以四言韵语为主,兼有少量六言或七言。 2、几位元帅好奇心胜,七言八语:“郎元帅,既然‘阴沉木’这么尊贵,你能不能把它搬来. 3、三是曹丕深受两汉杂言影响,在探索中创作出七言诗歌。
1、七言绝句受到民歌的启发,写得明快清新,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2、萧观音读后也觉喜欢,不觉其中之诈,便于纸尾复书过去创作的七言绝句《怀古诗》。3、七言律诗自萌芽至成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4、四言、五言、七言,词组、成语、唐诗、宋词,这些得自于他平素文化积淀和知识积累的语句和段落,尽呈斑斓...
1、满人的字辈一般由吉利的单字组成,或四言或五言或七言,缀连起来,琅琅上口,组成代表一定含义、体现一定价值观、或对子孙寄与殷切期望的诗句。2、却是一首借美人香草以言志的七言绝句,字面上非常工整,只是意境方面显得略微愁苦了些,与当前的气氛格格不入。3、李维桢的诗歌各种体裁兼备,尤其擅长七言,其七言古诗...
想听(xiangti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想听 xiangting.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