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一匡
一匡
yì kuānɡ
  • 一匡的解释
  • 1.使得到匡正。

  • 词语解释:

  • 使得到匡正。一匡[yīkuāng]⒈使得到匡正。
  • 引证解释:

  • ⒈使得到匡正。参见“一匡天下”。引晋葛洪《抱朴子·嘉遁》:“桓文所以一匡,汉高所以应天,未有不致羣贤为六翮,託豪杰为舟楫者也。”南朝梁任昉《百辟劝进今上笺》:“伐罪弔民,一匡靖乱。”前蜀韦庄《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俭德遵三尺,清时俟一匡。”吴世昌《癸亥初夏游襄樊遂至隆中即景感赋》:“三顾何所得?一匡志未伸。”
  • 网络解释:

  • 一匡一匡,拼音yīkuāng,是指扶正一切。
  • 综合释义:

  • 使得到匡正。晋葛洪《抱朴子·嘉遁》:“桓文所以一匡,汉高所以应天,未有不致羣贤为六翮,託豪杰为舟楫者也。”南朝梁任昉《百辟劝进今上笺》:“伐罪弔民,一匡靖乱。”前蜀韦庄《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俭德遵三尺,清时俟一匡。”吴世昌《癸亥初夏游襄樊遂至隆中即景感赋》:“三顾何所得?一匡志未伸。”参见“一匡天下”。一匡[yīkuāng]
  • 网友释义:

  • 一匡,拼音yīkuāng,是指扶正一切。
  • 汉语大词典:

  • 使得到匡正。晋葛洪《抱朴子·嘉遁》:“桓文所以一匡,汉高所以应天,未有不致群贤为六翮,托豪杰为舟楫者也。”南朝梁任昉《百辟劝进今上笺》:“伐罪吊民,一匡靖乱。”前蜀韦庄《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俭德遵三尺,清时俟一匡。”吴世昌《癸亥初夏游襄樊遂至隆中即景感赋》:“三顾何所得?一匡志未伸。”参见“一匡天下”。
  • 英语:

  • restore peace to the country,unite the country,
  • 其他释义:

  • 1.使得到匡正。
一匡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yī

[yī]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 纯;专:专一。一心一意。 ◎ 全;满:一生。一地水。 ◎ 相同:一样。颜色不一。 ◎ 另外的:蟋蟀一名促织。 ◎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一算。试一试。 ◎ 乃;竞:一至于此。 ◎ 部分联成整体:统一。整齐划一。 ◎ 或者:一胜一负。 ◎ 初次:一见如故。 ◎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7”。

读音:kuāng

[kuāng]

纠正;匡正。匡谬。 ◎ 救:匡救。匡复。匡时济世。 ◎ 辅助,帮助:匡助。匡扶。匡我不逮(帮助我所做不到的)。 ◎ 粗略计算,估计,预料:匡算。匡计。 ◎ 古同“筐”。 ◎ 姓。

一匡造句
1、欧阳永叔少学韩昌黎之文,晚撰五代史记,作义儿冯道诸传,贬斥势利,尊崇气节,遂一匡五代之浇漓,返之淳正。2、“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夏禹治水时,亦曾铸九鼎以代表华夏九州,成为一匡诸侯、统治华夏立国的标志。3、欧阳永叔少学韩昌黎之文,晚撰五代史记,作义儿冯道诸传,贬斥势利,尊崇气节,遂一匡五代之...
1、“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夏禹治水时,亦曾铸九鼎以代表华夏九州,成为一匡诸侯、统治华夏立国的标志。2、王媛)昨天,文政街打通工程中一匡街即工大至马家沟桥段、文政街至绝缘街段,总长3700米的路段正式通车。3、方欲挂旆嵩、华,悬旌冀、赵,刘夷荡涤,一匡宇内;陛下朝服济江,告成东岳,使大梁与轩黄等...
想听(xiangti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想听 xiangting.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