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变化800字作文【篇1】
家乡的变化家乡,它一路成长,有低谷,也有繁华。——题记在我的记忆里,我的家乡是一个破旧的小村庄。 记得小时候回老家,街道是那种坑坑洼洼的土路,路面上疙疙瘩瘩,晴天的时候,路上尘土飞扬,可一到了下雨天,又成了一片泥泞,刚穿上的新衣服也变得脏兮兮的了。
街道两旁还有几间破烂不堪的土胚房,进了屋,房顶上吊着一个昏黄的灯泡,屋里没有几件像样的家具。没有自来水,吃水要靠人力到村口的水井中去挑,或者是用压水泵取水,清晨和傍晚的时候,经常会看到挑着水桶的叔叔和伯伯摇摇晃晃的走过,挑来的水喝到嘴里又苦又涩。村后是一条干涸的池塘,河边堆着一堆堆的柴草和垃圾,人一走过,“嗡”的一声,飞起了一片苍蝇。那时候的人们,普遍文化水平不高,日夜只追求着温饱,只满足于物质上的生活。家乡在一点一点地变化着。
家乡在大步大步地朝前迈进着。……你看现在,门前的泥泞路面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水泥路面,门前的葡萄、苹果和枣子伸手就可以摘到;路上不时穿过的是小汽车、摩托车、电动车和各种实用的农机车;规划整齐、红瓦白墙的砖房是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人们文明程度也有了提高,院落打扫的干干净净,房前屋后不见了杂草土堆,垃圾都清理到村尾的那个大垃圾池里了,就连农具都不见在院落中随便放置,阳光撒进屋子里更显得窗明几净,吃的是自来水,用的家电真是一应俱全,做饭还用节能的沼气,既干净环保,又节能方便;以前大家洗澡,只能在夏天到渠里去洗洗,现在可好了,有了太阳能,想什么时候洗就什么时候洗。以前,老听爷爷说浇水难,打坝难,你看,现在的田地边,哪儿没有U型渠,水清的都可以看见小鱼了。
以前爷爷总爱和一伙老年人围在大门前下象棋,现在好了,村里建起了文化中心,既可以下象棋、打扑克,还有健身器材可以锻炼身体呢…… 啊!家乡的父老乡亲,你们是那么的勤劳,那么的聪慧,是您们把家乡建设的这么美好,我长大后也要为家乡做贡献!
家乡的变化800字作文【篇2】
我的家乡在东胜市的漫赖村,那里以前风景如画,绿树成荫。小溪清澈见底,溪里的小鱼你追我赶的游着,只要有人动一下溪水,小鱼立刻机灵游走了。远处的小山上,鲜花盛开,成排的沙柳迎风飘,远远望去像一座用星星点缀成的小丘。
可好景不长,随着人们的乱砍乱伐,树木、沙柳渐渐减少,山上的树木都成了一个个树桩,沙柳也被羊群啃得“枯枝烂叶”的。小溪穿着黑漆漆的“外套”,还散发出一阵阵恶臭,小鱼因为喝了附近工厂排出的污水,也都死了。
去年暑假,我回到爷爷家,一下车,发现以前的那个工厂不见了,工厂旁的小溪又穿上了崭新的“水晶衣服”,小鱼又在水里你追我赶的游着,我双手捧起一把水喝了几口,嘿!还真甜。
“瑶瑶!你可回来了,我们都到村头接你好多次了!”爷爷和奶奶向我走来说。“爷爷——奶奶——!”见到他们,我立刻激动的喊道。
“爷爷,为什么附近那个工厂不见了呢?”“那是因为市政府投入巨大资金治理被污染的环境,所以工厂不见了。”我又高兴的问:“那是不是山上的树木也像以前那样翠绿了呢?”“这个嘛——我不说,你自己去看吧!”爷爷故作神秘的回答。
来到村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红墙黄瓦的小洋楼,这些小洋楼有两层,第一层是人们开的小门脸,第二层是人们吃饭睡觉的地方,人们用的灯,不是以前的小黄灯,而是节能灯,电视不是黑白电视,而是液晶平板彩电,整个村子进入了现代的城市化。
吃过午饭,我和姐姐去小山上参观。只见那里的树翠绿挺直,像士兵一样保护着绿色的家园。
“张瑶!过来,快!”姐姐高兴的招呼道。“怎么了?”我莫名其妙的问。“你快来,再不来你就看不到了!”姐姐叫道。我走近一看,只见松树上蹲着大尾巴的松鼠,松鼠正抱着一颗松果,那样子,好像是怕有人抢了他的食物似的。
“哎!什么味儿呀!这么香!”我边闻边说。哦!原来是一朵紫兰花呀!只见满山遍野都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小花,红的、黄的、白的、紫的……真像个花的世界啊!
再往前走,又见一排排成林的沙柳,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小花苞,远远望去就像一条条彩带在飘扬。“你还不知道这沙柳的用处吧!这沙柳可以做铝塑板、免漆板、壁纸等东西呢!”姐姐高兴的说。“哇!沙柳的用处这么多,那我们以后更得保护树木了,不是吗?”我回过头冲姐姐笑着说。“那是——自然地!”姐姐故意拉长音调搞笑的说。
家乡的变化可真大呀!我长大以后一定会把家乡变得更美。
家乡的变化800字作文【篇3】
我们的家乡在短短10年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我常听奶奶说起以前,人们生活十分困难,一天三餐连吃也吃不饱,还要起早摸黑地在田地里干活,吃上一点大米也不容易,更不要说鱼、肉了。从前的时候,没有电,家家户户都用煤油灯照明,并且都住在低矮的小屋子里或茅草屋里,晚上,作业、读书都看不清楚。就拿我们的邻居家来说吧,以前住着小茅屋,每天都吃二三碗稀饭,即使这样,家里还常常揭不开锅,改革开放以后,他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慢慢地建设自己的家园。他天天省吃俭用,把钱积攒下来。
经过了十几年的辛勤劳动,他用自己血汗挣来的钱造起了一幢二层小楼,外面贴上了瓷砖,里面装修得非常美丽。还摆着一组组款式新颖的家具。柜子上放着一台29寸的大彩电,彩电下面放着一台VCD和功放机。现在家里面貌变得焕然一新,这一切都是党的改革开放和他的勤劳所得到的。家乡从前的路又小又窄,还有小坑,很不平整,运输只能靠拖拉机、手推车,每逢集市日道路还经常堵塞,极不方便,我记得我小时候的一天,我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走在上学的路上,快要到学校的时候,天突然哗哗地下起了大雨,我一看就连忙往学校跑去,可一不小心地摔倒了,弄得一身是泥,我爬起来,哭着跑回家了。
近几年来,靠党的好政策,好领导,靠着人们的勤劳,我们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来到村口,放眼远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崭新的砖瓦房舍,使人爽心悦目,特别是那一条刚刚新建的水泥公路,穿村而过,到了上、下班时间,摩托车、自行车、汽车,川流不息。公路上热闹非凡,现在下雨也不用怕了,更不用怕摔倒在地了。村里还建起了一排排崭新的厂房,时而从里面传出隆隆的机器声,人们可以不出远门在这村里上班。
宽敞明亮的房子里,电视机、电冰箱等家电一应俱全。人们在工作之余,渴了,可以打开冰箱从里面拿出饮料;累了,靠在沙发上收看电视。大米饭、鱼、肉更是家常便饭。家乡人民的生活真是富裕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相信,我们家乡在不久的将来会变得更美丽,更富裕。
家乡的变化800字作文【篇4】
岁月如流水,现已改革开放三十年了。时常听见爷爷、奶奶们讲起这改革开放前后的生活,有时会落下心酸的泪水,有时又听见爽朗的笑声。
从老人们的讲述中,我渐渐明白了改革开放前后衣食住行的变迁。
衣:30年前,谁家穿衣都比较简单,什么样式、什么牌子,没有人讲究,唯一的标准就是结实。我想现在被人们遗弃的尼龙化纤的布料,那时是最受欢迎的了。爸爸、妈妈上学时穿的还是千层底的布鞋,等我上学时穿的就是无颜六色的贝贝鞋,美观舒服,一双又一双。
食:吃粮不愁曾经是爷爷、奶奶最高的奢望。过去我家很穷,有时为了让家人不挨饿,他们还会拿着仅有的一小袋白米去换更多的糟糠。在改革开放前集体统一分配粮食,那时村上人均口粮只有四百多斤,其中小麦仅占三分之一,其它是玉米高梁等杂粮。不光细粮少,就是粗粮也不够吃。由于当时又没有油水,缺副食,费粮食,不勒紧裤腰带就吃不到新粮下来。那时城里人每月有半斤油票,农民只有靠买肥肉、猪油炼点荤油。正因为这样,农民很羡慕城市居民,把农转非寄托在孩子们身上。可现在已经反过来了,买肉挑瘦的,没有农民居民的分别。大米白面吃多了,反到想吃玉米面了,于是街头巷尾出现了许多叫卖粗粮饼的小商贩。粮食、油不缺了,人倒懒得做饭了。经常找理由,一家人就出去撮一顿。
住:听爷爷说,以前我们家住的房屋主要是土坯,杨木的房架泥屋顶,下雨时屋里会摆满盆子接水。从1990年后,村子里不断出现了砖房。从2000年后,乡上统一规划,一排排白砖红瓦的房屋如雨后春笋排列在马路两旁。如今,为了让我和哥哥上个好学校,我们全家搬到县城。
行:在爷爷、奶奶的年代里,出行主要是步行,到了爸爸、妈妈的年代,出行可以骑自行车。可现在,村村通公交车,既方便又实惠。市区内的“的车”到处可见。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从这些方面就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前后的生活变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新的消费在不断出现,比如,通话工具、交通工具、旅游热,都说明中国的变化太大了,真可谓是天翻地覆。
家乡的变化800字作文【篇5】
我的家在宁城县的一个小村庄,我爱我的家乡。
家乡的变化实在另人赞叹。在我年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家乡的黄土马路又窄又陡,坑坑洼洼,弯弯曲曲,能使用的最先进交通工具就是摩托车,有几个在县城念书的中学生哥哥,每到星期天下午就要步行道村口等车去上学,非常麻烦。整个村庄很闭塞,和外面的世界格格不入。如果有一辆小卡车能摇摇晃晃的开进来,就会有很多村民好奇的围观。
我念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村里人商量着修条平坦的水泥路,大家都很兴奋,资金不够,每家每户的捐款,有钱出钱,没钱出力,大家都很支持,直到修路的推土机开到我们村口了,有的人都高兴得热泪盈眶,当推土机到村里时,奶奶见了,惊奇得把嘴巴张的大大的。但是随之的问题也就来了,涉及到拆迁,在路旁的村民,因为依路建的牛圈什么的要拆,所以有点舍不得,有的村民死活不拆迁,这让村委会很为难,后来在村民的好说歹说下,并制定了一系列的补偿措施,才做通了路边村民们的思想工作。
奶奶说,在几十年前,她小时候住的是草房,里面伸手不见五指,有些人就在木棍的一端缠上地膜,蘸点煤油,然后在山洞的两侧挖个小洞插进去,这才能看见东西,哪有现在的电灯方便啊!因为冬天天气冷,里面冷,窗户小,烟出不去,呛得人直流泪。“现在生活条件多好呀,上学国家义务教育,种地还给农民补贴,如今还开始修路,都是党带领人们过上幸福生活!”奶奶赞叹道。
以前,家乡的路只有三米宽左右,坑坑洼洼的,坐摩托车都颠的屁股,大腿发麻生疼。很多村民因这里贫穷,都到城里打工去了。现在,路修好了,大概有八米宽,平平坦坦的,坐上车,都能安稳的打盹睡觉了。现在,政府提倡我们种果树,这样我们农民也就有了经济收入,老百姓就不会出门打工了。
汽车车以前也很少见。记得我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们村口停了辆小汽车,我们小孩和村民把车团团围住,害得小汽车差点回不去,现在,现在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了,经常有人驾驶小汽车驶进村来,很多都是以前出去打工现在回村里来创业的。村里还有好几户买了大卡车自己做生意。新的小洋房一幢幢挺立起来,小车渐渐多起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的提高了。奶奶小时候见一辆自行车都很难得,与那时相比,家乡的变化太大了,这都要感谢共产党的领导,感谢人民的辛苦劳动,感谢社会的和谐环境!
我的家乡发生了巨变,我越来越喜爱我的家乡,越来越喜欢我们的祖国母亲!
家乡的变化800字作文【篇6】
又到了槐树开花的季节,满树雪白的槐花散发着阵阵清馨泌脾的幽香,故乡就淹埋在花香里。多么诱人,多么惬意啊!它让记忆变成一只多情的蝴蝶,重新盘旋在童年的天空。
那时的故乡,房前屋后栽满了大大小小的槐树。槐树所以受到当地农民的喜爱,不仅因为它的木质坚硬耐腐,可以用作建房材料,而且槐花天生有抵抗病虫害的本领。那些贪吃的毛毛虫,即使把杨树、柳树的叶子吃光了,也不敢爬到槐树上。槐树叶却是家兔的绝好饲料。这些,都是我长大后才知道的。童年时的我,喜欢槐树那是另一种原因。
槐花是春天的伴娘。童年的春天是一本色斑斓、内容丰富的连环画。越读越爱读,越读越舍不得放手。书的故事中,当然也有自己的影子。爬上老槐树,那一串串雪白的槐花摘下来,丢给在树下,眼巴巴盼望着的,不会上树的小伙伴。他们捧着一嘟噜槐花,塞到嘴里,边吃边喊:再摘几串!真香真甜!更惬意的是,每到槐花盛开的的季节,那些养蜂人,象突然从地下冒出来似的,一群一伙拉家带口来放蜂。听说槐花蜜是最上等的蜂蜜。买蜂蜜是要花钱的,和爸、妈要钱,知道那是比登天还难,大家只能瞅着放蜂人,打开蜂箱取出一块块粘乎乎的蜂蜜时,悄悄地咽几口吐沫。不过,有时遇到好心的养蜂人,在割蜜时会用手指,蘸一蘸,给我们这些围观的小伙伴,每人嘴上抹一点儿。顿时一股甜香,不是从嘴里,而是从心里,一点儿一点儿往上串,一直串到脑门,那滋味让人全身都说不出的畅快。有时,我们也会在树荫下捉迷藏,玩家家,或者捕鸟。
长大了,到县城去读书,槐荫树下的故事,又写进日记里,偶尔,翻开读读,心头仍是难以抑制的激动。
又是一个槐花盛开的季节,我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想再去寻找梦中的故事,寻找用那槐荫树撑起的一片童趣,寻找用童年的足迹圈起的,养蜂人脏兮兮的灰顶帐篷……但这一切都没有了,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幢幢整齐、漂亮的钢筋水泥结构的新居。听说,那一片老槐树,都被一棵棵砍掉,当柴烧了。因为农村建房也很少用木头做原料了。不过,村里街道两旁,又栽种了一排排小槐树,细细的干、长长的枝、圆圆的叶。咦!奇怪,这花怎么是粉红色的?一问,才知道,这是一种新品种,叫观赏槐。真的这槐树的确漂亮:翠绿茂密的圆叶,再配上一串串粉红色的花朵,煞是好看。但我总觉得缺点儿什么,哦!没了老槐花的洁白和幽香,没了槐荫树下童年伙伴那一张张天真、活泼的小脸,也没了放蜂人那脏灰的帐篷。
家乡的文明和进步,难道总得以牺牲这些宝贵的童趣为代价吗?沉浸家乡变化的喜悦中的同时,心头又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惆怅。
家乡的变化800字作文【篇7】
我的家乡在贵州的一个偏僻山区。记得七、八岁时,我经常趴在爷爷的膝头上听他讲家乡以前的故事。
那时我的家乡没有公路,出门走亲戚、赶集都要走两个钟头崎岖的山路,走到集上又折回家里,人们都是满头大汗。晚上,一家人或邻居窜门来坐坐,就围在火炉旁,在如豆的煤油灯下唠些家常什么的。夜深了,便各自回家。第二天,又重复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脸朝黄土背朝天还不温饱的劳作。家乡的人们每天虽那么辛苦,但生活却那样的简单,碗里黄玉米,锅里“一锅闹”。在准备“一锅闹”之前,如果是小孩舀猪油,大人必先过目,看看是否多了,多了的话,挨批评教育还不算,还被勒令减半放回油罐。时间长了,锅里就出现了绿色锈——农村人说的“尿罐子”。偶尔见见锅里有肉影子,那无非是有亲戚来了。所以现在的大人说,以前的小孩想亲。我认为不是想亲,是想锅里多有几筷能夹得起的肉。
现在与以前爷爷讲的家乡相比,那简直就是天上和地下的区别。瞧,门前宽阔的马路四通八达,要赶集或走亲戚,骑上爸爸给我买的自行车,写一篇不到300字日记的功夫就到了。晚上,那以前的煤油灯早成了古董,那固定在洁白墙壁上的电灯照得满屋子通明,有课桌一半大小的“铁盒子”正播放着新闻、天下大事,看的人、听的人都知道是什么回事。有时爷爷叼着烟斗,翘起脚,眯着眼睛津津有味的看着《封神榜》、《白蛇传》、《西游记》,奶奶坐在一边把头低着搭在膝头上的两只手上,不时嘴里叨念我爸爸老是不打电话回家,不时有埋怨爷爷笑得太大声。这时爷爷总要和奶奶顶嘴:“呀!我们都这把年纪、要和泥巴打交道的人了,看点电视解解闷有什么嘛,要在十七、八年前,我现在还要和石磨子打交道呢。”
是呀!家乡变化了,人们生活富裕了,爷爷奶奶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爸爸妈妈虽不在身边孝敬他们,但有了那个按下开关就叽叽喳喳的“铁盒子”,爷爷可乐开了。经常在家里邀上几个老爷爷,围着不再是“尿罐子”的油锅,倒上酒,一边喝着酒,聊着家常,一边看电视。落日的余辉下,几个佝偻的影子还在打着哈哈,继续唠着家常、还有我听不懂的“甲子”。
家乡的变化800字作文【篇8】
近几年来,我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从城市建设方面还是人民生活质量方面都有一个很大的飞跃,让人感叹不已。下来让我们走进河曲这座县城来感受一下新变化吧!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县城高楼建设的大变化,一座座楼房,像雨后春笋般的拔地而起。最壮观的是华龙后边的24层高楼建设工程,像插入云霄似的,与原先的五六层小楼相比,简直是鹤立鸡群。一座座小别墅也挺立在不同区域,给城市建设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古渡广场也有新变化呀,重新装扮了牌楼,并且粉刷了图案和题词,安装了新灯,一到晚上牌楼光芒四射,漂亮极了。
其次,县城基础设施的变化也日新月异,县城三纵六横的街道框架已基本形成,并且全部实现硬化,新开拓的开元路已初具规模,为将来河曲建市奠定了基础。河曲黄河十里长街路灯齐全,样式新颖,每到晚上,五颜六色的彩灯,路灯,霓虹灯,争相斗艳,相互映衬,像一条彩色的巨龙高卧于河曲上空观察着河曲的美好夜景。
第三,人民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环境有了进一步改善。近年来随着县城人口的不断增加,为了降低城市污染,净化空气,县城不断增加环保力度,在街道绿化的基础上又在黄河东大街新建了白朴公园,园内有假山,有湖泊,有森林,有迷宫,有过洞桥,有工艺建筑等,风景秀丽,景色迷人,让人进去流连忘返,是河曲人民休闲避暑游乐的好去处。此外,伴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家庭小汽车也悄然走近普通市民家中,每天晨练的人也不断增加,有老的,有少的,健身逐步被人们重视,有的在跳舞,有的在跑步,五花八门,提高生存质量和精神生活已成为新时代河曲人民的共同追求。
啊!家乡河曲的变化真是太大了,让人说也说不完,现在的家乡天更蓝了,树更绿了,建筑更漂亮了,路灯更亮了,人民生活水平更高了。在这优美的环境里,我们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习,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为祖国,为家乡变得更加繁荣而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