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千变万化,疑问层出不穷;答案丰富多彩。对同一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考角度,不同的解决办法,也就有不同的答案。在我的生活中,诸如此类的情况遇到过很多。一次,汽车经过二桥时,爸爸问我和妹妹:你们看,这二桥上的绳索像什么呀?我脱口而出:像琴弦。因为在我看来,大桥雄伟、壮美,它屹立于一泻万里的长江之上。展示了一种美的力度与力度的美,仿佛是一个无解的方程,永远算不出它的美的具体值来。而这绳索便像是琴弦一般可以弹奏出最美的音律,赞美这雄伟壮丽的大桥。而妹妹想了想,说这绳索像纤夫拉纤的绳子。她说绳索拉住沉沉的桥身,不就像纤夫们拉着绳子在河边吃力地拉着笨重的船欲前进而不能吗?我起初听来只是一笑。由一种绳索想到另一种绳索,这算得什么呢?但仔细想想,妹妹的这个问题答案同样是耐人寻味的。我们看过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画面展示的是一群衣服破旧、步履艰难的纤夫艰难拉纤的情景,那笨重的船身仿佛被固定了似的怎么也动不了。而这座钢筋铁骨的大桥不也是稳稳地立于湍急的江水中,和那样一种情景有着惊人的相似吗?同样,在许许多多的问题上,人们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来。这与人们的想像力、创造一力等诸多因素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我们不应对任何一种答案嗤之以鼻或是轻蔑一笑,那样往往会扼杀一种最大胆而又是最前沿的创造。而我们自己在思考某一问题时,也应试着用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解决。面对着这丰富多彩的世界,是仁者,就让仁在今天生根,是智者,就让智在此刻结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会发现:一百双眼中的世界都是美的!
相关推荐
-
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400字作文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梦想,自己孤身一人,浪迹天涯,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成功?《鲁滨孙漂流记》描写的是一个19岁的青年鲁滨孙为了实现航海的梦想,不顾父母的劝阻,毅然放弃了安定舒适的生活,最终踏上了航海征途的故事。从小说中可以发现,鲁滨孙十分爱劳动。一次海难过后,他自己幸存了下来,可身上除了一把刀、一根烟管和...
-
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作文 读了这篇文章我从鲁滨孙的身上学习了许多的东西,比如从他自制生活用品,我觉得他很有智慧,这些智慧使他的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后来竟盖起了房子,还做了简陋的家具,最终活了下来。这是他在绝望中看到了一些希望,所以才活了下来。我们的生活中也有类似的事情。我的邻居阿姨也发生了这类不幸的事情,阿姨的丈夫因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