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在授课时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钻研教材,分析学生心理,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问题和提问方式,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良好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把握提问的"问点",明确提问的目的性课堂提问数量不等于质量,不分析教材,不看提问对象,不讲提问效果,一味贪多图快的提问往往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因此要找出"问点",即在知识的疑难处,转折处,设计问题加以引导.比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先复习商不变的规律,通过例题的学习得到分数的基本性质,再设问"根据商不变的规律的内容你能说出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内容吗"从而让学生明白商不变的规律与分数的基本性质之间的本质联系,恰到好处的让学生解决了问题.所以课堂提问"问点"要精,结构要简单合理,才能使学生明确提问的目的,更好地回答问题.把握提问的"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例如,教学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时,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算理,先通过例3的图理解题意,再提问"求1/2公顷的1/5就是求1公顷的几分之几"教师带领学生通过观察图发现其中的关系,再让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写出计算过程,从而使学生最终发现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同时也通过思考理解了其中的算理.如果没有图来降低问题的坡度,学生在解决上面的问题时就会感到困难.所以问题的设置要由易到难,由浅如深,层层推进,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提问的"坡度"和提问的"难度".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优化表达形式,提高提问的艺术课堂提问,教师不能只顾着提问"为什么"而应不断地改变提问的方式和问题表达的形式.使问题更接近学生,从而使学生对教师所提的问题感兴趣.首先,教师应有意识地用一些答案不唯一,解法不唯一的开放性问题来问学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创设一个畅所欲言的学习环境.其次,问题的设置要注意角度的转换,使其具有新鲜感.比如"鸡兔同笼问题",由于鸡与兔的足数不同,学生很难算出来.教师如果改变角度巧妙地提示说"我命令全体兔子起立,提起前面两只脚".这时学生在教师幽默的语言中发现兔子和鸡的足数一样了,因此轻易地解决了问题.教师提问角度的转换,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下解决了问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教师的提问还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问题改为生活中的事件或故事,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例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时,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求长方形面积的方法后,这是提问:"学校准备给我们每位学生的课桌做一张桌布,请同学们帮老师想想,每张桌布要用多大的布呢全班共要用多少布全校呢"由于这个问题是学生身边的事,所以学生对这个问题特别感兴趣,于是积极主动地想要解决.这样即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的时间能力,把生活和数学联系起来.总之,要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只有这样,课堂提问才能从形式上,内容上实现艺术性.
相关推荐
-
佛罗伦萨的小抄写员 佛罗伦萨的小抄写员读后感今天,我又重新捧起《爱的教育》这本书细细咀嚼,回味无穷。《爱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的作家埃.德.阿米琪斯写的一部极富感染力的儿童小说,它通过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写的日记,抒发了人类最伟大的感情爱。其中最令我感动的要数《佛罗伦萨的小抄写员》了。故事里的小抄写员朱利奥,他为了不让父母...
-
《龟兔赛跑》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个《龟兔赛跑》的故事,是一只乌龟和兔子赛跑,兔子因为跑到一半就睡觉了,没有比上乌龟,这个故事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做事不能做到一半就不做了,否则会一事无成。乌龟不怕困难,坚持下去才会成功,得到了第一名。我们要向乌龟学习,克服困难,坚持到底一定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