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家读了《孙子兵法》,这本书令我受益匪浅,得到了很多启发。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出了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他,就是孙武。在古代,人们把有学问的人称为“子”,孙武就被世人赞誉为“孙子”,其写的著作《孙子兵法》被世人广为流传。 在《孙子兵法》里,共分为《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等共十三篇。孙子曾说过:“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意思是:战争是国家的大事,是关系人民生死、国家存亡的重要领域和根本问题,是不可不加以研究的。 用兵是以“诡道”作为原则的,在《孙子兵法》中,诡道是一切战略的核心与基础。简单的说,诡道就是欺骗敌人,不断地制造玄虚,让敌人摸不透我方的真正意图或情况,从而打乱敌人的战略思想、兵力部署和运行节奏。在这种情况下,敌人就会化实为虚,化有备而无备。 我最喜欢的一段历史就是三国时期,在三国时期也有一些以“诡道”作为原则的战役。在公元234年,诸葛亮经过3年准备,率领三十万大军第六次出祁山。大将关兴去世,与蜀军相约夹击魏军的东吴军队兵败撤退,再加上常年征战,诸葛亮的身体愈来愈不好,病倒了。诸葛亮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便在把战术传授给了姜维,做好军事安排之后让杨仪在自己死后做一个木像放在自己的木椅上。不久,诸葛亮就去世了,姜维和杨仪遵照嘱托,封锁消息,并布置人马撤退。司马懿从探报口中得知诸葛亮已死,便率军追击,可在途中有不禁生疑,担心这又是诸葛亮的诡计。这时,探报来报,说五丈原蜀军营地已空无一人,司马懿大喜,确认诸葛亮已死,便放心去追蜀军了。可是,蜀军突然杀回,大旗飘扬,“诸葛亮”正坐在木椅上指挥!司马懿吓坏了,以为又中了诸葛亮的奸计,急忙撤退,一口气败退五十多里。直到后来,司马懿才知道诸葛亮真的死了,便自叹不如。这场战争,诸葛亮就利用了疑军之计,让司马懿摸不透蜀军的真正情况,从而撤退。 我很喜欢这本《孙子兵法》,它让我懂得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它让我懂得了任何事情,重于实践,它让我懂得了“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它让我懂得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相关推荐
-
奋斗是通向成功的一条蹊径 ——读《亚马逊蝌蚪》有感 没想到,我会为一只蝌蚪而动容。这是一种生活在亚马逊河流域的蝌蚪,称为亚马逊蝌蚪。它们的一生,与其说充满了艰辛,倒不如说是一部灾难记实片。从刚出生不久,它们还是一团卵的时候,便遭到红蜻蜓的洗劫,被吃掉大半;稍微有一点形状,又被蓝水鸟扫荡,仅剩下一小部分;而后赶上亚马逊潮汛,在暴风骤雨中,大多数成形的小...
-
读《三字经》有感 自从学习了经典名着《三字经》之后,我有了很大的收获,明白了不少做人的道理。“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的是:从前,孟母为了给孟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曾三次搬家。孟子不好好学习,孟母生气地割断织布的纱线,告诉他要好好学习。它使我想到了爸爸妈妈,他们也像孟母一样,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