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格 南京二十九中高二(7)班 杨怿萌书橱里,一门学科教辅书上满是相似的题型甚至相同的题目。课堂上,无论是哪门学科,老师讲解知识要点之余总难免提及经典题型和解题方法。文件夹里,每一张考卷上的题目总是大同小异……仔细回想我十年的学习生涯及曾经看过的各种评论,不难发现,中国教育方式似乎已经定格。我以为,我国教育方式的定格是受历史因素的影响,现今高考制度的要求及我国国情等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又在明清时期逐渐僵化。虽然近代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社会各个领域积极解放思想,教育环境及要求与古代更有了云泥之别,但千年来教育模式对整个民族的认知乃至精神的影响却并不是短短几十年就能够彻底改变的。再加上中国自古就有“士农工商”的等级之分,也难怪直至今日都认为上大学,获得高学位才是成材正途了。现今的高考制度与古代科举制度固然不可同日而语,但却仍摆脱不了一个“考”字。既然是考试,便难免要有基本题型和标准答案。再加上高考的重要性和整个社会对高考的过度重视,也无怪乎会有“应试教育”产生并导致我国教育方式定格了。中国是发展中的大国。庞大的人口数量、悬殊的贫富差距使高考成为现阶段可以采取的最公平也是最适宜的选拔人才制度。而巨大的城乡差距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又使教育方式的定格有其必要性。如果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没有一套相对固定的教育方式,势必会引起城乡教育水平两极分化,最终导致教育和人才选拔的极大不公。教育方式的适当定格符合中国国情,有不小的益处。这样既可以使全国的教育方式和内容相对统一,又可以缩小教育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差距,避免边远地区教育水平落后。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培养和选拔人才制度。然而教育方式的过度定格甚至僵化死板对中国的发展却是弊大于利。一张张试卷、一次次考试在定格了教育内容的同时也定格了学生的思维方式,还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中国自古便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但要想取得好成绩,“苦中苦”总是要吃的。只是“三更灯火五更鸡”虽是“男儿立志时”,却不是“学子健身法”。过度定格的教育方式将大多数时间都花在了知识教育上,用在实践教育,如培养品德、提高动手能力上的时间却是少之又少。使学生读了万卷书却远没有行万里路。长此以往只怕难以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同时,过度定格的教育方式缺乏创新,甚至将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变成了精确的理性分析和标准化的试题。但这些靠做题目得来的知识却又大多数都难以应用到生活中。过度定格的教育方式使培养和选拔人才如同按照模具生产产品,对中国的发展有极大的害处。我以为我国教育方式应在适当定格的同时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多给学生参加实践和主动学习的机会,才能获得成功。希望有一天我们的课堂教育和课后学习方式可以跳出“格子”,多姿多彩!
相关推荐
-
洗碗作文 洗碗,看似一件极简单平常的工作,但实际操作起来,却不是那么一回事。我第一次学习洗碗,就闹出了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的“麻烦”。我们家以前一日三餐吃完饭都是妈妈洗碗的。有一次星期天晚饭后,因妈妈临时有事,盘碗等还放在桌子上没人洗。我忽然心血来潮,想到自己虚龄也十一岁了,应该帮妈妈做一些事,就主动依照妈妈以前...
-
拔河500字作文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校今天下午要举行一场龙争虎斗的拔河比赛,是二班和我班的对抗赛。五点的钟声一响,同学们就兴致勃勃地来到操场。我们一到操场,就见操场上早已百着一根又粗又长的麻绳,中间系着一根红稠带,地上划着三道白线。同学们开心的说着,笑着,议论着,活象一群小鸟,在叽叽喳喳地闹着,校园里顿时沸腾起来...
推荐排行
-
父爱母爱
- 2 第一次骑自行车
- 3 我真不应该
- 4 游杭州动物园
- 5 爷爷变了
- 6 我与红领巾
- 7 我与红领巾共成长
- 8 望雨,碎了一地的回忆
- 9 我喜欢茉莉花
- 10 看《聊斋志异之义犬》
- 11 我是未来最耀眼的一颗星
- 12 可恶的“恶恶虫”
- 13 枇杷
- 14 日记
- 15 妈妈我想你
- 16 生活中的数学
- 17 我最难忘的一次旅游1
- 18 我的好朋友
- 19 争做遵章守纪的好少年
- 20 和谐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