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宰杀 zǎishā[slaughter; butcher] 屠宰 牲畜、家禽等神祗岂宰杀乎。——唐· 李朝威《柳毅传》
屠宰
1.slaughter; butcher
屠宰 牲畜、家禽等。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四:“ 益州 之西, 云南 之东,有神祠……此神 张良 所受 黄石公 之灵也。清浄不宰杀。” 唐 李朝威 《柳毅传》:“吾不知子之牧羊,何所用哉?神祇岂宰杀乎?” 清 李渔 《闲情偶寄·种植·木本》:“草木之受诛锄,犹禽兽之被宰杀,其苦其痛,俱有不忍言者。” 巴金 《灭亡》第二一章:“同样是死,与其和平地象柔驯的羔羊被牵出去宰杀,不如起来做个先下手的人。”
读音:zǎi
[zǎi]
杀牲畜:宰杀。屠宰。宰牲节(亦称“古尔邦节”、“牺牲节”)。 ◎ 借指商贩用狡诈的手段使顾客在经济上受到损害(有的地区称“斩”)。 ◎ 古代官名:宰相(xiàng )。宰辅。太宰。宰官。 ◎ 主管、主持:主宰。宰制。
读音:shā
[shā]
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杀生。杀敌。杀鸡取卵。杀一儆百。 ◎ 战斗,搏斗:杀出重围。 ◎ 消减:杀风景。 ◎ 药物等刺激身体感觉疼痛:肥皂水杀了眼睛。 ◎ 收束:杀价。杀尾。 ◎ 勒紧,扣紧:杀车。 ◎ 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笑杀人。恨杀。